展五行属性是什么?
《说文解字》注:“凡旗之属皆从旗”,所以“展”的偏旁是“巾”+“支”=帜、帜(帜)。 古代称军中用来指道路方向的旗帜为“旌旗”或“旛旗”;
古书有载:“旂者,以龙为旗,画一青龙凤,又旗下悬铃,行则摇铃击鼓之声也。” ————也就是说古时军队用的旌旗一般都有龙的图案。 而据记载黄帝在战败蚩尤后,把蚩尤的旗帜改成五色,即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然后分别代表五个方位,这就是后来中国古代军事上使用的旗幡和罗盘的原型。 五色亦称为五方色,是指东方青色,南方赤色,西方白色,北方黑色,中央黄色。这种色彩与方位相配的制度始于周代,到汉代得到确立并沿用至清代。
同时期的古埃及人用红、白、黄三种颜色做标记来区分军队阵行的方向。中国古人借鉴了这一经验,将旌旗下垂的流苏饰为龙形,并随军队的行进而舞动,用以明确军阵的方向。 在周朝时已经确立了“物极必反,阴阳相变”的思想基础了。所以在五色中的中间那一色被定为“五色之首”,既“正黄”色,又称“中黄”。而且根据阴阳变化规律,中黄又可以分出四象。
《礼记·玉藻》注引《明堂月令》曰:“建辰之月……其旄头参夷,则正黑,中央与四方之色皆黄。”“建辰”就是每年农历正月朔日至二月立春这一个月的时间。 所以这个“展”字的最初的意思就是用五色绘龙于旗上,作为辨别方向之用,同时旗上的龙纹也是随着军队行而动的。 “旗”字的甲骨文如下所示: 这个字的两个“口”分别表示旗杆的两端,中间的“田”则表示悬挂着的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