侲五行属什么?

祝如龄祝如龄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文解字》:“侲,童伎也。从人、真声。” 许慎认为“侲”的本义就是童子。段玉裁引《汉旧仪》解释说:“侲子者,童子也。”又引宋衷注《前汉·郊祀歌》中《青阳》一篇说:“侲子三十六人,皆白衣白帻。”可见,所谓侲子就是以童子为扮相的乐官。 由此可见“侲”字的金文字形是表示一个头戴冠冕的人的形象。而“童”字的形体演变则更清楚地表明这个字的本义就是一个幼年的男子形象。 “侲”作为“童伎”的意思当由此引申而来。 而这里的“”则是“僮”的古体字,《说文解字》:“僮,未龀儿也。从人、工聲。”可见其本义就是指没有换牙的幼儿。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侲”与“僮”的意义是有一定的关联性的。不过,这种联系似乎并不是十分密切——至少我们还没有找到两者之间更为直接的联系来证明它们的相互关系,因而也就不能简单地认为它们就是同源词了。 我们认为这个“侲”应该是一个表示以少年儿童为主要演员的一种歌舞表演形式的专有名词。它的字形直接反映了这种形式的特点和来源——即以头戴冠帽装扮成年男子的孩童为主角进行表演,并且表演的内容和形式都和商周时期的“傩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至于“侲子”这个名字的由来也很有意思: 1. 由于这种歌舞表演是以孩童为主要演员,所以用他们的名字来命名这一种表现形式是最合适不过了; 2. 从这个名称本身来看,它既包括了主要的演员(侲子),也包括了他们所表演的节目(侲舞); 3. “侲”这个字在古书里经常用来指代童子或者童子的游戏,如: ①《后汉书·礼仪志三》曰:“先腊一日大傩,谓之逐疫。其仪:选诸王公以下子弟年十岁以上十二岁以下百二十四人为子,皆着赤帻、绛袴褶、执大刀、鼓吹、旗章备具;谓之子。……太史奉太岁行宅中,还复御坐下。子各执器械,颂《驱疠鬼文》及《赤松子章历》,唱日‘疾出去’!……又击鼓吹《赤松子历》。” ②《隋书·礼仪志六》记“开皇二年冬十月丁酉朔,帝亲祠北郊。先遣近臣率文武百僚及戎夷酋长之辈、诸方童子,各执杖戴笠,集于道右,为千人大舞。” 由上可知,这个“侲”字除了可以指称普通的儿童之外,还可以特指那些身怀特殊技能的少年,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杂技演员。这些具有专门技能的儿童就叫做“侲子”或“侲童”。他们所表演的是一种带有宗教性质的祭祀舞蹈。

优质答主

《广韵》音诊(zhèn);同振,俗字作疹。见王应麟·《玉篇·疒部》、《康熙字典·疒部》。 《集韵》音正;谓人面生疮也。《玉篇·疒部》、《类篇·疒部》并引《字汇补》云“音政”。又音郑。 《广韵》音证;本亦作症。《唐律疏义·斗讼门·私殴条》云“杖五十,犯者加罪一等”,注语引《字书》云“征,击刺也”;又按“责”字下引《说文》释“责”为“问罪也”可见此处之“征”与上之“症”皆指以暴力相欺凌行凶。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