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易经是什么?
《易经》是指导宇宙规律的一本书! 它没有神话的色彩,是一本实事求是的方法论著作。 作者通过观察天地万物的运行,得出一套理论体系并加以证明这个体系的合理性。 而这套理论的核心就是阴阳五行。 “阴阳”代表了万物两种相异的本质;“五行”则是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属性的简称。它们各自有不同的属性: 阴:柔、静、低、暗等 阳:刚、动、高、亮等 金:敛、肃杀、收敛光华等 木:生发、柔和、条达、向上等 水:滋润、向下、流动等 火:炎热、向上的能量等 土:厚重、培育滋养等 所以当我们说到“五行”的时候,实际是指这些性质或特性的变化及关系。而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生克关系来表示: 相生——水生木、木生火; 相克——火克金、金克木。 这是大自然普遍存在的规律,同样适用于人。所以中医理论的“五脏”(心、肝、脾、肺、肾)与“五志”(怒、喜、思、悲、恐)的关系就用到了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人的五官(目、舌、鼻、口)与五脏也相应配属,如眼为肝之官,鼻为肺之官…… 而“十干”和“十二支”则是对应五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 从这一点来说,“天干”、“地支”实际上是代表不同时间的符号,它们与五行、八卦互相配合,构成了一个用于计算时间的基本框架——这就是农历的基础。
因此我们也可以把十天干、十二地支理解为时间和空间的载体。而“五行的属性”——金、木、水、火、土则是这一载体的功能特征。 在中医的理论中,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小宇宙,天上有十天干,地上有十二地支,人体内也有五个脏腑。它们彼此对应,相互影响。 所以学习中医必须牢记“十天干”、“十二地支”以及“五行”、“八卦”,这是学习中医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