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字五行吉祥吗?
首先,从文字学角度来说,“晋”字是一个会意字,上部分为“日”,下部分为“辛”(见图)——“日”表示光,“辛”表示草木茂盛,合起来的意思是太阳升起,草木繁盛。 其次,从字型来看,古文字中的“晋”字像一个人(或一群人在祭拜),双手高举(或是捧着东西),表达的意思是进献、晋升的意思;现在的简化字“晋”字形变,但是含义没有变。 最后,从用法上来看,古人将“晋”字用来称呼进入宗庙进行祭祀的礼器——这是一种褒义。
当然,上面是古文字学者和汉字学家们关于“晋”字的分析,那这样的字能算“吉祥”吗? 从现代科学角度来看,所谓的“吉祥”应该是指有利于人们愿望实现的事物或者现象,那么从“晋”的字形演变来看,它由一个“示”——即祭祀的祭坛演变而来,最终变成现在的简写“晋”字,而且它的本义也始终围绕祭祀这一主题——这似乎与“吉”(大吉大利)和“祥”(吉祥如意)的含义更接近一些。
从现代科学角度讲,“晋”字不算是非常吉祥的字眼。 再来看看民间的看法,在民间说法里,一般认为带有“口”字边的汉字都是不吉利的字,其原因在于古人以为“口”是人出生的地方,也是鬼魂栖息之地,因此用“口”作为偏旁的文字往往含有不好的意思。比如“哭”“苦”“味”“叹”等等。 而“晋”字没有“口”字边,所以不算是不吉利。
但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知道,汉字是由图形文字发展而来的,而图形文字的特点之一就是其表音特征不显著。也就是说,古代造字的时候,声旁和形旁的关联性并不十分紧密,有时候甚至没有一点关联。于是,我们就能看到很多像“晋”这样“一箭双雕”的字——它们同时拥有良好的形旁和声旁。
然而,如果我们对古代的方言作一番调查,也许就会发现这些字在方言里的读音是有区别的,或者是其中一个字在方言里有另一读音而成为另一个字的声旁。 比如说“晋”字,在《集韵》中收录的两个读音“子忍切”和“职刃切”,前者属于去声,后者属于入声。而在吴语等方言里,这两个读音却成了两个不同的字——“箸”读[zuʔ],“箸”读[zɿ]。
在普通话里,这两个声音相同的字归并到“zhù”这个音里面了。而如果进一步追溯,“箸”“著”的古文写法其实就是“箸”,可见“箸”的本来面目。 再比如说“味”字,《集韵》中收录的四个读音分别有“无秽切”“五碎切”“翁毁切”“乌伪切”,而在南方方言里通常只有一个读音,如“鸡”“毁”。
由此看来,将带“口”之字一律认定为不吉是没有道理的,而认为“晋”字不吉利也没有依据。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从现代科学角度来看,“晋”字不宜直接等同于“大吉大祥”,但如果用在名字里,还是能够带来吉祥运气。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中国人姓名习俗向来是“内外有别”,姓总是长辈给予的,具有某种传承意义,而名则是自己起的,代表个人的意愿。
从这一点上来说,起一个吉祥的名字是可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