馀属五行是什么?
“余”不是五行,是一个记数符号! 古时人们用“余”来表示10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12个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排列组合——比如甲子、乙丑……一直到辛亥;甲寅、乙卯……一直到癸亥。每一旬是十天,加起来正好是一周。
古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从子时开始到亥时结束,每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多小时。一天共有二十四个时辰,如果用干支纪日的话,那么每一天都对应着一日中的某一个时辰。这样每一个时辰都有其特定的干支。 用数字来计算时辰,一个时辰就被平均分成八份,每两个小时为一份。每个时间单位用“余”来表示是否合适呢?答案是合适的。因为10和12的乘积刚好等于8,也就是说一个小时可以被平均成8份,每一份的时间长度就是5分钟。
例如上午9~11点这个时期正是午时,中午11点到13点是未时等等。而凌晨1点到3点的丑时正像上面所说的被分为三份,每份半个小时左右。 而用文字记录下来以后,每一轮就要加个标记以示记录的开始与结束。由于甲子一天共有十个干支,为了便于区分就用“余”字来代表最后一个干支为记录日的标识。
因此看到“余”就代表今天的记录结束了,要重新开始。所以这种计时的方法又被称做“余时算刻”或“余刻”。 直到现代,我国的一些地方仍保留着我们祖先发明的这种计时法。只不过现在没有用到“余”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