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字的五行属什么?
“锦”字在名字中的寓意好,但是作为五行之一,它的属性却是饱受争议。 因为锦是一种织物,而纺织品的原材料是棉花或者亚麻等植物纤维。 所以有学者认为“锦”字的五行属性为木。 比如《康熙字典》中就是这样解释的: “锦”字为“木”之字,五行为木。 有学者还进一步提出了证明“锦”字属木的依据——李阳冰说文古文字结构。 李阳冰在《篆文书》中说道: “锦”字,“襄”下“金”,是“黹”(zhǐ)。 “黹”字,《说文解字》中解释的就是做针线活。 而缝纫行业的工具主要是针和线,所以“黹”字最早出现的字形就是“衣”里面有一个“黹”,其含义就是指代缝纫。 这样看来,用李阳冰古文字结构来证明“锦”字属木有道理。 不过,也有学者持有不同意见。
台湾学者王亭之在《姓名学》中,就专门谈到了“锦”字的偏旁部首问题。 他认为“锦”字右边那部分,古代有两种写法,一个是“金”旁,另一个是“戈”旁。 而“戈”旁这一种写法才是正确的,表示的是会意的意思。 用“戈”旁而不是“金”旁来描写刺绣这个行业,这是很有道理的。 因为古代的刺绣行业主要是由妇女负责,而在封建社会,女人是没有什么社会地位的,被看成是社会最底层,连武器都不能造。用“戈”旁更能体现出妇女的社会地位和身份特征。
日本学者冈田武彦在《中国人名研究》一书中,也提到了“锦”字的偏旁部首问题,并引用宋代学者徐天祜的话说: “锦”字左边是“襄”,右边应该是“文”或“武”。 也就是说,在古代“锦”字的右边,“戈”旁是正确的,而“金”旁则是错误的。
那么,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名字里的“锦”字都为“金”旁的“锦”呢? 这种错误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当时推倒一切传统的封建思想,包括尊卑等级观念,因此人们把“锦”字右边改为“金”旁,意指现代的妇女也能像男子一样参与社会生产。 用现代的观点来看,王亭之和冈田武彦等的观点是有道理的,应该改过来。 但是如果考虑更深一步的话,就会发现这个“右改左”的问题其实是很奇怪的。 因为汉字是表意文字,偏旁部首都是表意的。
比如“锦”字左边“襄”的意思就是一个动词,指代制作纺织品。而“弋”旁的意思是会用梭子织布。 如果“弋”正确,那不正好说明古人造字时已经考虑到纺织业的劳动是由妇女承担的,而且使用“戈”旁也是符合古代社会妇女身份的? 为什么要改?这难道不是自找麻烦吗? 我认为,可能是在推行简化字的过程中,忽略了“锦”字右侧的古义,导致错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