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的五行属什么?
“佐”这个字的五行属性,有两种观点:
一种认为属金(西方); 一种认为属火(南方)。
一、认为佐属金的依据是:“左”字形似“刀”。古代兵器以刀为最,长刀称为“刀槊”或“丈八刀”,短刀称为“刀刺”。《管子·七术》中说:“刀锯之说不能断,椎凿之说不能凿。 ”意思是说,用刀斧砍削、用椎凿钻孔,都不能成功。这反映出古人对刀这种工具是非常推崇的,所以把“刀”字作为衡量金属冶炼技术的标准之一,并成为判断刑名的依据。如《周礼·天官·考工记》中有“刀尺”和“刀布”之称。“刀尺”是用来制作刀剑等的金属原料。“刀布”则是用于裁衣的刀形钢锉,用以比量衣服的尺寸。如果裁制的衣服不合尺寸,就要受到刑罚。“刀”与刑名紧密联系。而“左右”中的“右”即由“刀”所表示的“刑刀”“刑杖”等物。如《淮南子·修务训》中提到:“古者,君臣上下,手足腰脚,莫不有法,故行无二辙,语无二言。”高诱注解说:“右,刑刀也。左,罚杖也。”可见古人是以“刀”作为衡量的标准的。
二、认为佐属火的依据是:“佐”字形似“焦”。而“焦”是指烧熟的食物。如《礼记·礼运》中有“俎豆之分”,何晏集解引郑玄的话说:“豆之实曰醢,其汁曰浆。”“俎豆”是指祭祀时用到的器具。所谓“分”就是分配食物的意思。将“俎豆”分给别人吃,显然是一种奖赏,而不是惩罚。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以“烤蒸烹煮”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烹饪中,炉灶上的“火”是最被看重的因素。所以“火”在中医里代表着心脏和小肠的机能,“上火”则意味着人体阴阳失衡,内火旺盛。而在古代星象学中,南方火象三宿——轸、巨门、禄存,代表了人的心脏和消化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