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是干什么的?
“行”是一个意思,是指运动变化着的事物所经历的过程和状态。 “五”只是一个数,一个概念而已。 比如天有五气、地有五味等等。 这五气、五味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事物,他们各自的运动变化状态是怎样的呢?这就得具体讨论了,于是有了阴阳五行说,来描述这五气的运行状况(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 《尚书·洪范》记载:“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五行之顺,莫能居先;五行之序,莫不能终”。这是五行最初的描述。
五行之间是有顺序的,这个顺序就是水→火→木→金→土。 这个顺序中有一个特征——相生,即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这五个相生关系就构成了五行之间的联系。 同时,由于土无所不在,在五行的顺序上又没有具体的排列位置,因此土也可以作为根本,来描述其他四行的状态。这就是所谓的一脏配五行,五脏配五行的基础。如《黄帝内经》中说:“心者,生之本,神之处也;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肾者,精之本,志之处也;肝者,魂之处,血之府也;脾者,意之所使,神之所生也。” 再如《淮南子·天文训》中有云:“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折冲器也;土者,万物之所资而生也。此谓之五常。常而不易,乃曰道纪。”这里的土指的不是土地中的土壤,而是万物的根本。 可见,所谓的五行是古人用来认识世间事物基本属性的一种方法,而不是用来解释世间万事万物的本原或起源的理论体系。当然用这种方法来了解一些事物的性质还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