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属于五行属什么?
一、五行的定义 “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及生克制化的规律。 古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由阴阳五行的属性所决定,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也同步表现在阴阳五行之间,并依据它们之间的不同关系建立了一系列的哲学范畴,构成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五行相生相克”理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观点是“天人合一论”,人们把自然界的各种事物都依照它们的形状加以分类,并把这种观念运用到社会人事领域中来,从而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取象比类。在这种思维方式的指导下,人们的思想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与束缚,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人们把自然界中的种种现象与“五行”相对应起来,并且赋予它们某种特性或作用,以此来解释自然和社会的各种现象。
二、古代人的生活方式 中国古代的先民们大多过着游牧生活,由于气候等原因,他们不得不时常迁移到别处去寻找新的牧场和食物来源。随着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和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和发展;同时,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于是产生了原始农耕业;为了适应这种状况,他们开始尝试着将牲畜和人分开饲养。这就是最初的畜牧业的起源之一—畜牧农业。在长期的畜牧劳动实践中,人们逐渐学会了利用畜力来从事生产和运输等活动,从而使畜牧业发展起来;同时也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了一些习惯性的动作(如走路)以及语言方式等。这些都被视为一种传统。因此,“行”字就有了走动的意思了,所以有行为处事的意思.
三、关于中医里的五行 从上面的叙述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事实:中国的汉字是由一个字和一个读音组成的。然而,在现代汉语中有很多这样的词组存在着,而大多数人并没有注意到其中的奥妙所在,比如“五行”这个词就很好理解;而对于中医学来说更是如此:因为它的基本理论是以研究生命机体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为基础而产生与发展而来的。那么它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本文将对其进行初步分析。 1、《黄帝内经》对五行的记载 关于此方面的最早记载见于我国第一部医学著作《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之中: “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这一段话主要论述了人体与宇宙间万物的对应关系及其相互间的运动变化情况,同时还指出了自然界中存在着的五大要素。 五行的概念实际上来源于五行学说中的金木水火土五个元素,这五种物质分别代表自然界里五种不同的性质状态,它们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见下图所示),而这种关系中又以木生火为最常见,因此被称为“相胜位”或者叫“主生制”关系。此外还有土克水等其它几种形式。 而这里的“生克”其实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一消一长原则(也就是一物能克一物)。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也是“相生相克”规律的体现:
四、为什么“五"属于阳性
其实这个问题有点玄乎,我是通过查阅资料才得出的结论: 其实古人在创立这门学问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这一点了,他们在命名时就考虑到了这个因素,“五属阳”,是因为在五行之中只有太阳和少阳具有主动的特性,其余三者都是被动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