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五行代表什么?
“南”是相对于“北”而言的,古时人们以“南”为阳,以“北”为阴;“上”为阳,“下”为阴……用“阴阳”来区分方向,其实是在区分温度:向阳的地方温暖,背阴的地方寒冷。 在五行中,“南”对应的应该是“火”。
《尚书·周书》记载了上古时代人们对四方和四季的划分: “正南,日长之方,其帝炎帝,其神祝融。”——炎帝主南方,祝融司夏之时。
“正东,日升之维,其帝太皞,其神句芒。”——太皞主东方,句芒司春之时。
“正西,月盈之望,其帝少暤,其神蓐收。”——少昊主西方,蓐收司秋之时。
“正北,日将没之维,其帝颛顼,其神玄冥。”——颛顼主北方,玄冥司冬之时。
这种四时划分的记载,与现今地球公转有关。春分、秋分,太阳由北至南通过天顶,分别处于南北两方,日长之和,昼夜等长。冬至、夏至,太阳由南至北经过天顶,分别处于东西两方,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或南回归线。立秋、立春,太阳由东至西经过天顶,分别处于东南、西北两方,这是古人“四立”的概念。
而五月小满、十一月小雪等节气,则是古人以农历月份划分季节的结果。在现代二十四节气基础上,再加设“四立”作为四季的开始,或许更能反映古代先民对季节变化的认识。 那么按照这个划分法,春天应该对应木,夏天应对应火,秋天应对应金,冬天应对应水,而“四立”属于土。也就是说,古代的“五季”(后世发展为“六气”“六候”),实际上就是今天的春夏秋冬四季,再加上两个“中气”,也就是现在的芒种、小暑、白露、寒露、霜降、大雪。
而南方所对应的就是夏天——阳气旺盛的时候。北方所对应的是冬季——阳气衰微的时候。 “水火不相容”是常识性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