栺五行属什么?
“栺”字,在五行中属火。 因为“栺”字,古书解释为“木名”,所以很多人就认为它属于木;又因为“芷、枳、栀”等字属木,古人就用这些字来替它命名,比如“芷若”(指女子如芷草般美好)、“栀子”(像栀子花一样洁白)……于是,“栺”字的五行也随了它们,属木。 其实不然。 “栺”最早见于《说文》小篆文字形,上面是“林”,下面是“示”。许慎解释为“木名”,其实它的本义并不是“木”。因为古代“示”字旁边是一个“未”字,说明其本义与“木”无关。那么,它是哪里的意思呢? 《尔雅·释言》:“栺,致。”“致”是什么意思呢?《尔雅·释宫》:“致,至。”也就是说,“栺”的本义其实是“到达”或“走到”的意思。为什么是这两个意思呢?我推测它与阿拉伯数字有关。因为我们现在说的阿拉伯数字1234567890,在古代是十进位值制计数单位,它们对应的汉字也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而“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就是它们的繁体写法。而这种书写方式正是来自我们的邻国朝鲜。
朝鲜古代使用的文字叫做“高丽字”,这种文字是以拼音字母的形式出现的。由于汉语读音的高阳声调与韩语发音相似,当韩国人用他们的字母拼出“一、二、三、四、伍、陆、漆、吧、九、十”的时候,中国人却看到了另一个字母组合“zhi、er、san、si、wu、luo、qi、ba、you、jiu”,并且认为这就是他们创造的“数字”。当然,它们确实很接近“一至十”的读音,于是古人就按照这个读音创造了“一指、二指、三指、四指、五指、六月、漆月、八月、九月、十月”,用来代替“一、二、三、四、三五、六月、漆月、八月、九月十月”。而“栺”字正是来源于对“四指”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