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姓五行属于什么?
1、据《姓氏考略》载,“董,殷姓也”,即商朝祖先的姓是董;而周代的祖先后稷(周先王的始祖弃)的母亲名叫姜嫄,因生育后稷时不知其父,故姓董。 2、西汉大儒董仲舒,曾提出“古者,诸侯之世家多称氏而不言姓焉,姓别婚姻,氏明贵贱”,并认为自己的姓是孙,姓孙则源于商王武丁之子,名祖甲,谥号“武”,全称为“孙武”。至于名字中的“仲”字,则是他的排行。据此,他应该是“孙武”这个姓氏家族中的一员。 “武”是个尊号,相当于现在的“英雄”或“烈士”一样,是一种普遍用于贵族男子的称呼。如周穆王名字叫姬满,齐桓公叫姜小白,秦穆公叫嬴任好等等。这种叫法虽然常见,但不够正式,所以后来这些人都以祖字作为自己的姓。
3、东汉时,许慎根据汉文帝的名字刘恒,说他姓“恒”;魏晋南北朝时,司马炎的父亲,晋宣帝司马懿的名讳为“司”,在官方文书中,司马炎的祖父叫“司景”,父亲叫“司马师”。南朝宋、齐之交的文学家范晔,在撰著《后汉书·皇后纪·章德皇太后传》时,为了避讳“邓”字改为“步”字。
4、北宋时的“避讳”更严格了。当时,皇帝赵祯的母亲李宸妃去世,按制度应当由宰相带着群臣哭祭于庭。结果,礼官们却发现相府中竟无此礼籍,因为赵祯名字中有个“祯”字,凡与“祯”字相同或相近的字都避讳不用。于是,宰相们只好把“李宸妃”改名为“李氏先妃”,以示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