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五行什么年?
五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人们已经掌握了“生辰八字”,知道其由干支记录,每项两个,共八个字,故称“八字”或“四柱”,每柱两个字,共八个,所以又称“八方”。 八字中每一字代表一年,共有十干和十二支,八字实际上就是年、月、日、时四组字的排列组合,每一组都有六个字,而其中四个字是固定的,只有两组字是可变的。 这六字即是天干地支各一个,如甲午、乙未、丙申、丁酉……以此类推,每组四个时间词语表示一天的时间变化——子夜、丑寅、卯辰、巳午等;每个时辰包含两个小时,从子时到亥时,每个时间点包括半个小时间。
因此每个人的出生时间即由年、月、日和时辰四组时间词语组成,每字代表一年,这样一组八字就包含了一个人一生的信息,这就是所谓的“生成八字”。古人认为每个人都有一个对应的八字,如果想知道自己的命运,只需提供自己的生日,即可算出。 用现代的数学和哲学观点看来,这种看法很玄乎,但事实确实如此;用电脑程序可以模拟算命的全过程,这已经成了学术界的共识[1]。
古书上记载着:“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先贤关于“世界本体”的一种哲学猜想,这种假说是这样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可以分成阴和阳两大类。每一个阳都有它的对影阳,每一个阴都有它的对应阳,它们相互之间既矛盾又统一。
以木为例,木的阴阳为阳木(甲木)和阴木(乙木),它们的关系既是矛盾又是统一的,因木的字形就如同阴阳在打太极。阳木进取,阴木退守,一刚一柔,构成了世间万事万物的动态平衡……” 这看似荒诞不经的言论,其实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引导我们看待一切事情都要看到两个方面,不能偏听偏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