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故宫几号地铁?
从已经建成并运营的206条地铁线路来看,共有153条线路可以到达或者靠近全国大部分城市,但是,能去到沈阳故宫的,可能不到一半... 以“沈阳”为起点或终点检索,只有4条线的7个站点可以到,分别是1号线(1个)、9号线(2个)、10号线(2个)和规划中的4号线(2个),以及一个未开通的换乘站——南塔站。 其中离得最近的,是1号线一期的新民广场和太原街站;最方便的,是中街站的“C出口”。
不过,地铁前往沈阳故宫要坐很久的车! 比如乘坐1号线到新民广场站下车,下车后步行前往沈阳故宫,大约要走800米;如果乘坐地铁9号线,在中山广场站下车,再步行1.1公里;而乘坐地铁10号线,在团结湖站下车,然后走430米,再到地铁站口的临时公交枢纽坐295路,才能到达。 这些距离都是指“地面交通”的距离,如果在地下乘地铁,那还要多走不少路程…… 所以要去沈阳故宫的话,还是建议乘坐公共自行车或出租车吧。
边昀优质答主沈阳有1、2、3、9、10、12号线多条地铁线路,在沈阳故宫附近设有地铁2号线和10号线换乘车站,10号线有青年大街和北中街两站距沈阳故宫相对较近,2号线有青年大街和怀远门两站距沈阳故宫相对较近,青年大街站和北中街站与沈阳故宫的距离稍远点在1.2公里左右。
沈阳故宫是清代初期营建和使用的皇家宮廷。1625年(明天启五年,后金天聪元年),后金汗(2年后称清太宗)皇太极在今沈阳市旧城中心建大清门、师、崇政殿等一组建筑群以办事和居住,即“内宫”。
同年,又下令把沈阳旧城扩大近三倍。1631年(明崇祯四年,后金天聪五年),把皇宫建筑向南扩张,“内宫”以北的若干建筑被合在宫内,俗称“外宫” 。1634年(明崇祯七年,清崇德元年),皇太极正式命名此城为“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占地面积6万余平方米,有古建筑114座,500多间,至今依然保持着原有的风貌。
1、沈阳故宫的布局
沈阳故宫的建筑虽不是清入关后北京紫禁城的蓝本,但也代表了清初建筑艺术的风格。从大清门前的影壁起,至宮内“仰熙斋”止,全长近千米,独成一系统,占地6万平方米,有古建筑百余间。故宫共分三期工程,前后经过15年修建而成。第一期工程以大政殿和十王亭为主体;第二期工程以崇政殿为主体,两翼为东、西宫;第三期工程是接续第二期工程续建而成。
沈阳故宫沿中轴线,按其布局分为东、中、西三路。
中路为主体建筑,包括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以及文华阁等(见下图)。大清门是沈阳故宫的正门,是皇帝临朝前侯朝处,为五间硬山式楼门,明间设隔扇,两次间设板门。其东为国史馆,西为实录馆。崇政殿是当时清太宗处理军政要务之所,俗称“金銮殿”,为五间九檩硬山式建筑,前后有廊,围有石雕栏板,殿内有屏风、挂落、斗拱、额、枋等装饰。凤凰楼是当时皇宫内最高建筑,初名翔凤楼,曾多次重修。康熙十一年(1672)仿京城“体仁阁”将翔凤楼之名改为“翔凤阁”,并亲笔题写横额。凤凰楼为三层三檐歇山式楼阁,高达18.95米。是皇帝宴请佳宾的处所和皇宫内“御宴厅”。三层楼顶,衬托着脊兽高翘,金龙飞舞,在阳光下面,五光十色,熠熠生辉,故有“金碧辉煌”之称。三层楼的廊内有四巨幅壁画,“春郊游幸图”、“江岸巡防图”、“秋林围猎图”、“塞上行围图”,将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清太宗一年中主要活动再现了出来。凤凰楼南为大政殿、十王亭;北为清宁宫、关睢宫、衍庆宫。清太宗时,大政殿为举行盛大庆典和议定军国大政之所。清宁宫是皇太极和皇后博尔济吉特?海兰珠的住所,“清宁宫”为蒙古语“博勒克”的音译,意为“吉祥”、“平安”。东侧是东宫,即关睢宫,是大妃乌拉那拉氏居住的地方。西侧为西宫,即衍庆宫,是皇太极的妃子居住的地方。清宁宫、关睢宫和衍庆宫这三座宫殿,被人们称做“后宫三宫”,它们均为高约8米的两层楼,硬山式、前后出廊、无前檐。
东路为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清太祖(努尔哈赤)“八旗殿”即大政殿和十王亭。大政殿是八旗的中央军帐,初称“大衙门”,又称“大殿”,俗称“八角殿”。殿顶为八角攒尖顶,有八面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