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如什么什么什么?
有句成语,叫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它的意思当然是指人多智慧广,能够战胜个别英雄式的大人物。但是对它的另一层涵义,人们恐怕就领会得少些。皮匠者,制鞋匠也,鞋乃是人的行头,“制鞋匠”在字意上可以解读为“制造行家的匠人”。
也就是说,这句成语告诉人们,一群行家智慧的组合,完全有能力战胜乃至超越个人英雄。再换一种理解,一个人,哪怕他智慧超群、足智多谋,也不要去作诸葛亮,而应当多与三个皮匠相处,才能不断补充自身智慧,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由此得出结论,皮匠,是值得人们尊重的人群。
世界上真正的皮匠已为数极少,但他们的智慧,却在现实世界继续发挥作用并产生光热。比如那个从农村到天津打工的小个子农民赵新,就是一位现实中的皮匠。2003年,他与两个工人一起,制造出第一代由人骑行,由电机驱动助力的“踏板车”。
当时,赵新压根不知道这车将来会咋样,只是凭着打工时积累下来的机械知识,与工人边琢磨边做,结果生产出了成品。赵新万万没有料到,这车面世后,市场反应如此之好,订单铺天盖地,天津郊区的两间农民房根本无法满足生产需要,于是,他决定建厂。然而就在这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一些汽车和电动车经销商看到这种车轻巧实用,销售火爆,便买来“照猫画虎”,自行仿制,这些厂家工艺设备先进,仿制的车无论在外观和性能上都不输于赵新厂的车,因此赵新工厂的生意立刻受阻。
看到这情况,赵新连夜带着技术人员和部分工人到邻市建厂子,并进行技术攻关,结果,在2004年春节前夕推出了第二代“踏板车”。这种车车体全部用钢板焊接,而且能折叠,还带有前后减震、转向灯、尾灯、喇叭等。车的前后踏板可以左右旋转90度,整车能顺溜地叠在一起,方便运输,且牢固不易损坏。
赵新第二代“踏板车”一出,又立刻以新的优势占领了市场,一些仿制厂看到情况不妙,干脆不再进行“山寨”,与赵新厂签订了协议,干脆成为“踏板车”的厂家经销商,赵新厂子的生产又供不应求。
然而,赵新仍然没有满足,他一边扩大生产规模,一边进行新品研发,不断改进“踏板车”的品种和性能。在赵新和工人的共同努力下,2004年年底,“踏板车”通过了国家3C安全认证和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
到这时,“踏板车”已经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但赵新仍然没有放弃创新,“踏板车”一代又一代地更新,到2010年,先后生产了13个品种,整车和零部件多达50多个品种。为了拓展市场,赵新又将“踏板车”的英文直译过来,作为“踏板车”的商品名,定为“摩踏车”,并在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为“摩踏车”进行了注册。
到2010年,赵新的天津摩踏车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摩踏车”在全国20多个省份建起了专卖连锁网点,出口到韩国、新加坡、阿联酋及非洲的一些国家。
赵新制造的“踏板车”或“摩踏车”,在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环保节能的今天,显示出其特有的优势,受到国内外用户青睐,其实质,是皮匠赵新这种人群的智慧在现实中继续焕发着光彩。
我们不能把皮匠当成“篾匠”(蔑视手艺人),皮匠精神、实干精神乃至工匠精神,永远在社会前进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