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什么而什么?

蔺蓓潇蔺蓓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汉语中以“×然而×”为格式的成语,数量不多。它们的意义大都有两点:其一是“转折”,其二是都有“反而”的意味。由于这些成语都在“然而”前冠以一个字,后缀一个字,使它不同于作为词组而常用在句子中表转折的“然而”,而是更加生动形象地表情达意,而成为相对固定的短语,即,成语。

例如:

“安然无恙”。“安然”与“无恙”都表示平安无事,前者侧重于人,后者侧重于物。恙,病,通常引申指事物受到损伤。安然无恙,多用于修饰、陈述某物体未遭损坏和某人健康未受损害。

“不然则危”。“危”在“危险”一词中多指物,这里指人受伤了。如果在活动中不注意安全(或不遵守操作规程),其结果就有可能伤着了自己。此成语常用于警告或警示。

“兵来将挡”。“兵”与“将”,“来”与“挡”,都是对应的。对方派“兵”来了(进攻),我就派“将”前去抵挡,即,根据对方“来”的是什么,我就“挡”什么。这个成语是根据《南齐书·王敬则传》“兵马,悉当由将何忧,贼来,但挡却”的意思演化而来的。常用于说明对付敌方进攻的办法和表示对敌方进攻不畏惧。

“不劳远送”。“劳”字是词头,是“使……劳累”的意思。“不劳远送”常用于送行者对将要离去者说“你(们)请不要老是这么送我(们)下去了。”“不甚了了”。“了了”通“了然”,清楚。这句的意思是说“不怎么清楚”,是自谦的话。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殃”指祸害。此成语源于《后汉书·辛毗传》:“臣(指辛毗)鸠集关中义征,得众万余人,比欲东下,闻有禁例(不允许义军南下),便各消散,所谓‘城门失火,祸及池鱼’也。”比喻因受牵连而遭受祸害。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