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会不会做梦?
大人做不做梦且不说,先让我们谈谈孩子做不做梦。过去一般认为,孩子特别是孩子,不做梦或极少做梦,原因多是来自这样一个事实:孩子很少象成年人大人讲述自己梦中的情节。但是,现代科学研究结果已经推翻了这一陈旧的观念,如通过实验证明,孩子的脑电图和其他生理指标的变化,在睡眠中有规律地每90分钟周而复始,这就是表示有梦的REM睡眠活动。在孩子的面部、眼部、口角和手臂等处,可以观察到有梦的睡姿表情。如果在这个有梦的睡眠时刻把孩子唤醒,他们会大约有70%(对6一12周的婴儿是50%,和成年人大人相同)立刻报告他们正在做梦。
梦的报告研究还发现,孩子从2一3周岁起便能对梦的情景给予言语报告。年龄愈大,梦的叙述愈清晰、完整和生动,并且与成年人无甚显著的差异。既然孩子确实作梦,那么孩子的梦与大人的梦在内容方面又有何特殊之处呢?分析研究梦的叙述内容的心理学家们,又给作出了明确回答:除了大人的梦的一些普遍特征为孩子的梦所共有外,孩子的梦特别是幼儿的梦在内容上还有其明显特点。如梦中经常涉及游戏活动(常涉及平日喜爱的活动)、日常生活事件,还常有对身体和生理功能的描述;在所梦见的对象中,家长和亲属、教师和同学等熟人最多,极少梦见陌生人,动物出现的频率也较高;在所描绘的事件场景中,家庭、幼儿园和其他熟悉地方也是最多;在情感体验上常表现出焦虑、紧张、惊恐和难过等等。
这些来自国外的研究结果,虽然在我们国内尚未见到报道,但用我们的实践经验也可以找到很多印证之处。譬如:孩子梦到玩游园、戏水或在幼儿大班表演节目等情景;梦到尿床、吃零食和拉肚子等事情;梦到爸爸、妈妈和外婆或老师、小朋友和小猫等的人或物;梦到在家里、在幼儿园和在小木屋等处所;梦到害怕狗、害怕打针和害怕挨骂等事;……等等,相信家长和幼师等大人都屡见不鲜。这里还不能忘掉,有的孩子虽然能诉说梦,但更多的孩子还不会讲梦,他们梦后再三玩“过家家”,梦后一再地哭喊,梦后多次出现某种特殊表情和动作,实际上都是在“表演”他们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