娮属什么五行?
汉字五行属性,起源于中国汉字的象形文字特征,是古人通过长期对自然界的认识积累下来的经验总结。如“火”字像火焰形状、“水”字像流水形状等;又比如“木”字像枝叶的形状,所以五行属木。 随着汉字的发展演化和人们认知水平的局限性,后人将很多抽象的象形文字给抽象化了,因此造成了汉字五行属性的混乱和难以判断。 现在普遍流行的汉字五行分类方法是根据古代阴阳五行的定义来划分的,即把单个字划分成八部分,每一部分叫做一“画”或叫一“划”。如果每笔交叉均为阳交(一),即为阳字(如“明”,“昱”等);每笔交叉均为阴交(丨),则为阴字(如“月” “梦”)。
1.根据《康熙字典》统计,现代常用汉字约3500个左右,其中84%的汉字为左右结构、上下结构或者上中下结构的汉字且偏旁部首固定,按“左阴右阳”“上阴下阳”原则判定即可确定该字为纯阳或纯阴属性;另外260个为独体字,均为单一结构的汉字,按照上述原则判定均为阳或阴性汉字。 所以,现代常用的汉字只有不足千分之二的汉字属于五行未定的杂合型汉字。
2.古汉语中的通假字,也就是本字被废用了但又被用来代替另一个字而形成的字形和读音都相同或相仿的一组字。因为通假只是一种临时性的替代现象,是被取代字被借用时的特定音变形式而已,不能视为是两个独立的汉字。而且从出现的时间上来看也都是在战国时期出现的,其产生的原因都是受到地域方言的影响,为了达到音同义同的目的才产生的通用现象。所以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古文,只要是通假字,那么该字一定不属于八字划分法范畴之内。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汉字基本上都是五行固定的,很少会有所谓的五行全含的杂合型汉字。所谓某个人五行缺某行,纯属无稽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