厕所与什么生肖有关?
厕所,这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地方,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厕所的“厕”字,古文字形为“厠”,《说文》中有解释:“厠,舍也。从广,卑声。一曰清也。”“广”指房屋,这里代指厕所。而“卑”本义是“背光”。因为厕所里蹲着的人背光,所以用“卑”表示厕所十分合适。
那为什么要用一个“屎”字来表示厕所呢?原来,在周代之前,人们还没有厕所的概念,随地大小便是一件很自然的事。《诗经·豳风·七月》中有言:“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萑苇,九月授衣。”其中的“八月萑苇”就是指八月里长满了芦苇,可以用来编筐编篓,这时正好是割稻收麦的季节,农民们早就忙着在田间除草、浇水、施肥了;到了周代,人们在田间劳作的时候,有就地解手的习惯,所以“粪土”、“下田”渐渐有了厕所的意思。而“屎”本意为大小便,这里特指小便。
那么,既然“厕所”里的“厕”和“屎”都有表示粪便的意思,为什么还要用一个“食”字表示它呢?这是因为,古人把食物中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部分统称为“刍荛”(读音chú ráo),也就是现代营养学所称的“膳食纤维”,这类物质不能被消化酶水解,因此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但它具有保持肠道正常菌丛生长,调节消化系统运动功能等作用。
而在所有的“刍荛”之中,有一种叫做“腐殖质”的物质尤其重要,它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质,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具有很强的吸水性能,能够将空气中的湿度保持在自己组织的细胞内。同时,它还具有强大的通气和导水能力,能够保持组织内部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给,并将细胞内部代谢产生的废物和水分顺利导出体外。
人吃了含有“腐殖质”的食物后,其中所含的丰富碳水化合物被分解,产生能量供人体活动和日常消耗,不能被消化的纤维素则滞留在肠道中,经过细菌发酵缓慢腐败,最终形成“屎”。而“屎”中的这部分“腐殖质”正是我们新陈代谢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说“屎”里面充满了“美味”——这真是令人意想不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