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中什么克思?
这个问题问得很诡异呀,五行之间本身是没有克与不被克的含义的。 五行生克的作用关系是:相生——助长、相乘——助涨、相侮——反抗、相临——相互影响。 其实这五行之间的作用关系很好理解;以木为例,木生火,意思就是树木生长需要阳光,而火就是太阳的光和热,所以木能生火。而相反,火生土,意思是土壤里的有机物被燃烧可以产生热量,增加温度而使土地里含有机物的颗粒变成可供植物吸收的营养物质(即土),所以火能生土。 再反过来,土生金,意思是在成的土中富含矿物质,而这些都是含金属的元素,也就是有“金”的成分存在了,所以土能够生成金。如此循环往复…… 而题主所说的“克”应该就是指的“相克”——“相乘”或者“相侮”的关系。
从上述五行的相生关系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任何一行都有“生我”和“我生”两行,那么就有两种不同的作用方式了,一种是“生我”者对我有滋长的作用,因此称为“相生”;另一种则是“我生”者对我不无消耗或抑制的作用,因此就称为“相克”了。 例如,木生火,火生土,土中含有生物化学的因素,对于木而言,这就是“我生”者对它的消耗,所以称为“相克”。再如,金生水,水生木,这一圈循环,金对于水来说是“我生”者,并且是对水的消纳,因此也是“相克”。
五行学说认为任何事物都可以按五种不同属性(金、木、水、火、土)进行分类,借以说明相关事物的属性及其相互关系,阐释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规律。
五行之中木属生生条达之性有升发生机,如肝胆疏泄畅达,条达自如。火属温通之性,有温煦、生化、推动之盛,如心脏推动血液运行、温煦全身,温通之性十分明显。土性敦厚有化生、承载之德,如脾的运化、升清,化生血液、滋养全身。金性清肃,有清肃下降、收敛之功,如肺气清肃以司肃降,通调水道。水性寒凉,有滋润、向下运动之象,如肾主藏精、司二便。
人体内脏(心、肝、脾、肺、肾)亦可依其生理功能的属性归纳为五行,形成合系统,如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通过五行归类构建一个有规律的结构形式,以描述五脏的生理病理关系,阐释生命活动的规律。
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属性,是根据其特性、方位、形态、性质等多种属性综合比较确定的。如一年分为春夏秋冬,但以复音夹杂,中医根据主要的自然现象将其划分为五时。春属木,依据为草木逢春当华发生长,升生之象最彰;夏属火,依据为赤阳临空,阳热之象最著;长夏属土,依据为暑湿浸淫,脾胃当旺,化生之象最多;秋属金,依据为燥气浸淫,肺金当旺,善降清肃;冬属水,依据为寒气内敛,肾水当令,藏精之象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