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街地铁怎么去?
中英街位于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镇中心部位,东邻大鹏湾,西连香港新界,因历史上地属英国殖民统治范围而得名。 1898年,清政府与英殖民主义签订《展拓深圳边界条约》,将沙头角一带土地划为“租借”区域,由英方治理。
为了便于管理,英方于1904年在沙头角附近修建了一个边境哨卡,名为“上水站”,以方便征税和稽查。但英军并无驻守士兵,仅一个连的廓尔喀族(尼泊尔)人负责执勤。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接收沙头角地区,沿袭了原来的边检制度。但由于当时国民政府的经费有限,无力单独投入建设边检设施,于是试图通过与英方合作的方式构建检疫、海关体系。
然而,由于国共内战愈演愈烈,国共和谈破裂,这一计划随之搁浅。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央人民政府才再次与英方协商,就建立中英街管制问题达成协议。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海关和卫生检疫部门在中英街设立了办事处,对往来旅客实施查验。同时,双方还成立了联合巡逻队,共同监管非法越境行为。 然而,好景不长。中苏关系恶化后,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施了封锁政策,中英街的边界检查也越来越严格。除了必要的人员、物资出入境检查外,所有车辆都不允许通行。
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中苏关系缓和及中美关系的改善,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大潮涌现,边境管控放松,走私盛行,中英街的管制渐趋松懈。至90年代初期,内地与香港的经济联系日渐紧密,交通往来频繁,原有的边检制度已无法满足需要。国务院于1993年同意深圳设立“深港跨境铁路口岸”(又称罗湖口),实行电子监控,对人员、交通运输工具、货物进行全天候24小时安全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