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负债向谁借的?
这个问题很有趣,我作为学经济的也很感兴趣就简单回答一下这个题目。 中国债务的构成比较复杂,有政府的债务也有企业的债务,而这两个主体的债务形成原因又各有不同。 政府债务又可以分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债务。目前我国的财政体制是分税制,税收收入大部分归中央财政所有,地方的财政则主要靠卖地收入和少量税收来筹集资金。这就导致了地方的财力普遍比中央的要弱很多。
2015年3月份之前,我国一直沿用国际上通用的主权信用评级方法对中央政府的主权信用进行评价。也就是说,政府是以国家信用做保证来发债融资的。当然,国家信用也是要有限额的,毕竟政府也不是万能的。如果发债规模超过了政府的偿债能力就会导致债务违约,这在经济学上就叫作“财政赤字”。
从2015年3月份开始,中国政府开始采用新的债券发行方式——国债期货。这种方式不需要国家以信用做担保,风险相对较小,成本也相对较低(相对于发行利率来说)。但是这种方式有个限制,只能用于补充国库现金,即不能用于政府投资。而且通过这种渠道融资也是有额度要求的,超过一定规模还是需要国务院审批。不过总体来说,这种方式还是扩大了政府的融资渠道、降低了融资成本。 企业债的发行就比较多样化了。有的依靠银行授信,有的是发ABS(资产证券化),还有的是发PPN(私募债)等等,各种工具都有。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就是银行贷款和发ABS。
据人民银行统计,2017年末,广义货币(M2)余额167.39万亿元,同比增长8%。人民币贷款余额115.99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4%。
2017年全年,金融机构累计新增信贷6.88万亿元。其中,非金融企业累计新增贷款2.94万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42%;居民和企业存款减少5.37万亿元。
随着市场利率的逐步下降,企业融资的成本也在下降,这对企业的盈利水平是个考验。因为利息支出在营收中的占比是一直在上升的(见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