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属什么是以年月?
“五行”的概念并不是一个现代科学的概念,而是一个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这个哲学术语的原意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元素)。这“五物质”被古代中国学者们认为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基本元素,与古希腊罗马的“四元素说”类似。但两者表达的意思并不一样。西方的古希腊罗马的四元素说是用“火、水、气、土”来表示,这里的四个词更像是一组描述性质的概念。而“金、木、水、火、士”则完全不同,这是一组描述事物属性的概念。 那么这“五物质”到底有什么特征呢?
根据《史记·律书》记载,它们是: 金:“柔脆,热,炎而上。” 木:“曲直,凉,清。” 水:“润下,寒,浊。” 火:“炎上,热,澄。” 土:“稼穑,温,厚。” 这每一对概念间的关系是用“像其物之色。象,形也。”也就是说,这些属性是形状和颜色的象征。这种“象”其实就是“相似”的意思,也就是它们形容的是万事万物的性状,而不是指具体的某类具体的事物或状态。这是中国哲学中关于“象”的基本含义。
所以我们说,“金水相生”“火克金”等等不是具体某个事物的某种属性或者状态,而是在描述一种关系——某种类似数学函数表达式的关系。这种关系的表达是通过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形式来完成。 简而言之,阴阳五行就是古人划分世界的方式,它是一个用来区分万事万物的工具,而这个工具的核心是“象”。
阴阳性质没有所谓的强弱之分,五行也没有所谓旺相枯衰,因为“阴阳”和“五行”本身就不是可以用来判断的事物和属性。“生克制化”也不是自然界或命运中的真实存在,它是用以表述阴阳五行之间关系的一个公式而已。 所以不要纠结于什么“旺相”啊,“休囚”啊之类的东西是什么,它们不存在,只是“象”的语言被误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