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五行到底属什么?

耿智轩耿智轩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题主所提的问题,涉及到了中国古典哲学中两个重要概念——中和与五行。这两个概念在今天的学术界仍然备受重视。 先秦诸子百家中,儒家、道家和墨家都传承并发扬了“中和”观念。孔子认为,中庸是待人处世的原则(《论语·尧曰》);老子则提倡通过“致虚极,守静笃”达到“万物并作,吾以观复”“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的“中和”境界(《道德经》第16章和第52章);而墨子则主张“取法于天”,效法四季循环、昼夜交替、阴阳调和,实现社会“中和”(《墨经》上)。

除了儒道墨三家之外,《周易》也体现了“中和”思想。《周易·乾卦·文言》云: “‘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凝命,厥性敦敏。’知至至之,可与言几矣。 ‘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凝命的解释。这里的“通理”,即通达事理之意。“正位凝命”中的“正位”,并不是指君王的座位,而是指做人要正直。“凝命”,则是指专心接受天命。总之,这里的“君子”,如果达到了“知至至之”的阶段,那就是说,他既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又能够做到为人做事拿捏有度,恰到好处。这是“中和”的最高境界的体现。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和”观念不仅成为各个学派共同提倡的价值理念,而且也成为了各诸侯国制定外交策略的重要原则。例如,齐桓公为了结交晋国,便以“尊王攘夷”作为外交方针,而“尊王”正是基于“中和”观念而提出的政治口号。 (《左传·僖公三十年》) 孔子的弟子有若在回答怎样做才算仁时也提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有若这里所说的“本”,就是指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这些伦理道德基础上。所谓“立本”,就是树立起这一些基础。一旦这些基础的伦理准则得到落实,所谓“道”也就是仁也就产生了。有若实际上是强调,只有从基层入手,才能做到治国安邦。这个“本”实际上就包含了“中和”的理念。

昝茜文昝茜文优质答主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朝代名为燕国,而在中国文化中,每一个朝代都有五行,与宇宙循环理论相对应,那么燕五行到底属什么?关于燕国的五行说法有很多,最主流的有:

一、周武王姬发姬发伐纣灭商后,封召公奭于燕,因国在燕山之南(一说居于易水之北),故曰燕,为西周最北方之诸侯国。燕侯(爵位)偏于姬发姬发弟,召公奭、克、晋,姬发姬发子、林、五祀、克(另一人)、雀,共七世八君。从燕国始封侯至春秋五霸时期共经历了十五代国君,历时四百余年。

二、战国时燕国约建于公元前320年。姬发姬发庶子康叔封被封于卫,其裔孙桓公(姬完)于公元前296年为庶兄所杀,桓公弟辟难于燕,被立为国君,仍称燕桓公,为战国时燕国王室之始,传十世十四君。燕国地广人稀,经济落后,曾长期为齐所役。公元前316年,燕攻齐,取70余城。前315年为齐田单所破,丧失绝大部分国土。此后几代国君振兴燕国,励精图治,广招贤士,使一度衰落的燕国国力渐趋强盛,成为当时的七雄之国。秦国横扫六国时,燕太子丹曾派荆轲到秦国刺杀秦王,但以失败告终。

三、南北朝时期的后燕(384-407)、南燕(398-410)和西燕(385-394)。后燕为中原地区的大国之一,南燕和西燕先后衰落,为其他政权所灭。

四、辽国时期,辽太祖耶律倍建东丹国于燕京。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