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七万亿有何影响?
七万亿对于中国的经济的影响可以说是颠覆性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财政收入大幅增加,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大大增强。这七万亿元主要来自于税收和土地转让的增量收入,这两项加起来相当于2013年中央财政收入的2.6倍,地方财政收入的1.8倍;
二是财政支出压力加大,投资需求明显增长。根据安排,这些资金的主要投向是“三农”、社会保障、住房保障、节能减排、生态环保及基础设施等领域,这些领域都是民生领域的短板,资金投入的增加必然会引起相关产业需求的暴增,如生态农业、医疗卫生、教育、养老等行业都会迎来巨大的发展契机。 但需要看到的是,这7万亿元中约有5万亿属于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这些债券主要用于新建项目,新增建设用地,在某种程度上会刺激房地产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不过考虑到当前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态度,这类投资的增速会受到一定的制约。
除财政资金外,另一大资金来源是金融债,包括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两种类型,发行总额约4万亿元。其中,国债发行规模约为7200亿元,预计主要用于补充银行资本金(合计7950亿元)以及结构性调整贷款。还有可能用于部分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如西部铁路干线、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等。
还有一些其他融资方式,比如收益置换,即从商业银行手中购买不良资产,然后进行重组或重新放贷,从中获得的收益用来冲抵贷款损失的同时也填补了银行的利润空间。还有资产证券化等,这些举措都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财务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总体来说,这几项措施对当前疲弱的中国经济可以起到一定的刺激效果,尤其是有利于改善市场信心,但要想真正扭转当前的困境还需要多管齐下,对症下药。
分析七万亿基建投向
2015年将是铁路、棚户区改造、市政和服务业等公共设施、中西部铁路和公路建设大年。根据安排,今年,我国铁路投资8000亿元;公路水运投资1.65万亿元;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综合管廊2万亿元;保障房建设600万套;棚户区改造开工500万套……
今年,铁路新线将投产8000公里以上,投资8000亿元;公路水运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5万亿元,新改(扩)建高速公路1万公里以上,新(改)建普通国省道1.6万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加快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农村公路、民航、水运等将新增千万就业岗位;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700万套以上,其中棚户区改造500万套,提高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加强市政管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下决心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之路。
从目前公布的投资信息看,2015年1-3月,各省已确定的重点项目投资已经接近34000亿元。这意味着,仅2015年,重大工程投资额就将占今年七万亿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投资总额的近五成。
据测算,今年的7万亿投资资金,中央政府将投入5000亿元,可拉动1.6万亿元社会资本,撬动社会资本的作用十分明显。仅2015年前3个月,从已披露的投资计划重点工程看,政府资金合计投资就已达到4183.17亿元.
“从2015年重大工程投资项目来源看,政府将主导大部分基建项目投资,而保障房和棚户区改造的资金来源则以政府提供政策和银行贷款为主,这部分资金将超过社会投资规模。”
从具体项目类别看,铁路、公路、水运、城市轨道交通、市政等重大工程项目,将全面拉动建筑、建材行业产品需求;保障房和棚户区改造的投资,将全面拉动建材、装饰装潢等相关行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和加强市政管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将全面拉动水务、环保以及相关基础设施运营和建筑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