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迪骂中国什么?

俞舜屹俞舜屹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美国,对越战最负面的评价就是“约翰·肯尼迪的战争”。为什么这么说呢? 1964年8月,美国一艘驱逐舰在越南海域执行任务时,被北越的鱼雷导弹击伤,17人死亡。随后国会通过《东京湾决议》,授权肯尼迪使用任何手段打击北越。10月,美国陆军第10步兵师开进越南,加入南越的部队。

12月中旬,美国驻西贡大使馆受到攻击。为报复,美军轰炸了北越在西贡的基地和河内附近的一个防空基地,还袭击了北越在柬埔寨的金边机场。此后,美越战争逐渐升级,直至1975年美国从越南撤军结束。 那么,肯尼迪为啥要打仗呢?

一方面当然是南越的需求所至——他们请求美帝出兵助其对抗北越,并提供了所谓“北部湾事件”的借口;另一方面也是肯尼迪自身需求的体现——他需要一场胜利来延续他的总统生涯(当时肯尼迪面临选举),也需要一场胜利来继续延续美利坚的“辉煌”,证明自己作为新贵继承人的存在价值,毕竟美利坚合众国自建国以来就少有对外用兵,而肯尼迪正可以借由这场战争洗刷自己的身份——从穷小子到新任总统,这中间有太多的质疑与猜忌,而一场战争足以证明一切。

所以啊,肯尼迪骂中国干什么?不就是为了炫耀美国武力的强大吗?为了彰显自己身为新贵继承人的价值么! 当然,肯尼迪也没有想到,这一场战争最后会落得个什么样的结局——越南人民军越打越勇,而美国大兵却陷入战争的泥潭无法自拔,最终只能灰溜溜地离开。这也导致了之后的水门事件的发酵,肯尼迪政治生命的终结。

印思章印思章优质答主

有三种说法,一是“瓷器店里的一头大象”。二是“一头无知的象”。三是“在瓷器店里的一头大笨象”。这三种说法都有来源。但肯尼迪骂的肯定是“一头无知的象”。

一是“瓷器店里的一头大象”。出自尼古拉斯·史潘尼《大象与瓷器》第三章《在瓷器店里的一头大象》小标题。作者在该标题下介绍越南战争和古巴导弹危机时,涉及肯尼迪在古巴导弹危机中的反应,引述了肯尼迪1962年10月22日就“古巴局势”讲话和《肯尼迪最后的日子》中肯尼迪的表态。“10月22日晚,在总统就古巴局势的讲话播出后,《纽约先驱论坛报》在社论中称苏联为象,西方世界是瓷器店。而在1963年秋,肯尼迪在与来访的法国总统戴高乐会面时再次提到了象。当时肯尼迪把戴高乐比作一头象,因为戴高乐正试图加入核大国的行列。”

二是“一头无知的象”。出自费正清《美国与中国》(中译本第489页):“肯尼迪(J.F.Kennedy)上台执政时把中共视为一头无知的象。但他逐渐意识到中共政策的逻辑性。1963年,国务院政策规划设计室主任威廉·鲍威尔(William Powell)被召到白宫,肯尼迪把他拉到一边说道,中共在朝鲜战争中的行动和后来拒绝与我国谈判和平条约都是有道理的。”

三是“在瓷器店里的一头大笨象”。出自张笑宇《写给世界的中国故事:关于中美关系的一场演讲》。演讲者说:“我以前在中国的时候,有一位教授曾经告诉我,美国人把中国比作是一头大象,在一个瓷器店里面的大象,而这家瓷器店可能是东亚,也可能是印度洋。”演讲者没有说明是哪个“一位教授”。没有讲该教授说这话的时间。但可以肯定在2020年12月18日前,因为该演讲是于该天当天做的。没有讲是谁把中国比作了“一头大象”。

分析一下。肯尼迪骂中国是“一头无知的象”,出自《费正清传》(中译本)。作者是费正清学生亨廷顿等。而该书费正清本人所写自传部分,没有该内容。张笑宇引述的“一位教授”说法,应是道听途说而来,因为张笑宇当时不在大陆。第一种说法出自小说。小说情节有的源于历史,有的源于艺术加工和想象等。该小标题属艺术加工和想象。因为前面两段说的是中苏关系,中苏间不存在什么“瓷器店”,后面第一句说的是美国与苏联间的事,而与中俄和中苏无关。第二句讲的是法国,更与中俄和中苏无关。美国不把中苏当做瓷店。美国认为自己是瓷店。美国认为苏联与中国对其和其在东亚的同盟国(瓷店)安全构成威胁。上述三种说法中的“象”没有定语。“无知”、“大”、“笨”、“在瓷器店里”是定语。从这些定语来看,第三种说法比前两种说法更为可信。但第三种说法没有讲谁把中国比喻成“一头大象”,其来源不详。

可以肯定的是,肯尼迪骂中国是“一头无知的象”。但不能肯定的是,肯尼迪又骂中国是“在瓷器店里的一头大笨象”和“在瓷器店里的一头大象”。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