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金主什么意思?
五行的“行”指代的是“运行”、“流动”,也就是说五行代表的是阴阳二气运行的五个阶段。 五行相生相克,生指的是推动、生长;克指的是抑制、衰减。因此五行金主的含义其实就是阴阳之气在金中的运行是主导的。
五行相生的方向是:木生火(因为温度高)、火生土(因具有能量而促使物质发生形态变化)、土生金(因为含有能量与矿物相互作用而形成金属单质)、金生水(以液态形式存在能够溶解金属)、水生木(如大海之水能灌溉森林)。
五行相克的顺序是:水克火(冷却的作用)、火克金(冶炼)、金克木(砍伐)、木克土(填埋)、土克水(淤积)。 当然这些是五行在自然界中的规律,在人体中其实对应的是五脏(心、肝、脾、肺、肾),而且每一脏都有着相生相克的属性。所以五脏之间的作用关系实际上就是自然界中五行作用的简化版本——木生火(心中之热气)、火生土(消化液中的温热性质)、土生金(吸收营养物质后身体产生的能量)、金生水(秋凉之后机体需要补充水分)、水生木(冬季机体需要储存营养物质以备来年春生)。
五行还有一个特点,即它的属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比如夏天心火虽然旺盛,但如果阳气太盛,阴液得不到滋养,反会损伤心脏功能。同样,冬天阳气内敛,如果肾阳虚不能化气利水,反而会出现水肿。这就是中医理论体系中“寒者温之、热者清之、虚则补之、实者泻之”的理论基础之一。
总之,认识五行,最重要的是要明白其运动的特点——那就是相对运动的静止状态。
金,是指能转移热能,有沉着、肃杀、清洁作用的物质的代表。引申为具有“金”之特性(白、凉、清洁、收敛、转移、坚固、肃杀、收敛、沉着、坚韧等)的事物与现象的一种属性。“金曰从革”之“从”,通作“革”。革,革除、变革之义。“金曰从革”,言金的特性是具有变革,因而说“从”。
在五方、五季、五气、五化、五色、五音、五味等阴阳五行配属关系表中,位于西、北的“西”方为正位,故金为西方之行。金之正位是“西”,所以《易传·系辞传上》谓:“阴阳之义配日月。”“易传·说卦传》:”帝出乎乾。“《说卦传》:”万物出乎震,“万物”指五行,万物中“金”为西。”齐乎巽,“”致役乎坤,””斟酌乎坎,””和乎离,“”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兑,“””成言乎艮。“乾”指秋分,故”战乎乾“指秋分时战斗,”坎“指冬至,春分指”雷出“故”致役乎坤”指春分时役作,即开始了农业生产。”齐乎巽“指春分时风齐和,指”和乎离“指冬至时离阳(阳光)和煦。故《说卦传》”帝出乎乾,“《易传·系辞传上》中的”阴””阳“分别处于震、巽、乾、坤、艮、兑之中,”阴阳“之”阳“配日,”阴阳“之阴”配月,即表示”金曰从革“”阳为春分、仲夏、立秋、冬至配春、夏、秋、冬四时,五行春、夏、秋、冬四时。
五方中的“北”方为正位。指春分日、日、月、星、气、行”等,五色:白、黄、赤、青、黑、五行:木、火、土、金、水;五气:风、热、湿、燥、寒、五行:东方-木、西方-金(包括西方的木星)、北方-水(包括北方的木星)、中央-土(包括中央的木星)、南方-火(包括南方的木星)(木星五行属木);五化包括生长化收藏;五色分别为青、赤、黄、白、黑、五行:木星、火星、金星、木星、土星;五行为木、火、土、金、水;五脏:肝、心、脾、肺、肾,五脏: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