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怎么样?
这个回答可能不太政治正确,但是是我真实想法: 中国民航的“强”主要在于运输能力(运量)的提升上,而不是运输质量(安全、准点、服务、可靠性等)上的“强”;换言之,中国民航的实力主要是量的实力而非质的实力。 这是由我国民航发展的历史决定的——我国的民航发展主要源于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和计划安排,所以起步虽然晚但起点高,能够直接利用发达国家的技术成果,通过大规模采购飞机迅速提升运输能力,同时在政策上也给予大力扶持。在这种环境下,自然容易诞生像国航这样的“巨无霸”航空公司并不断扩张。当然国航也确实一直在努力改善服务质量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与美欧主流航空公司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低成本承运人的不断涌现,原有的以规模、运力为导向的行业发展逻辑正在发生变化。未来的民航行业将更加注重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核心竞争力,那么它就会在竞争中失利甚至被淘汰。中国民航目前所拥有的运输能力和市场份额并不能永远保持下去,不进则退,中国民航是进还是退呢? 如果不寻求突破,那么只能萎缩。
当前,我们国家在民航领域的总体投入不是太少而是太多的,因为民航在整个交通运输体系中的效益是最高的,但投入产出比也是最差的之一。除了少数几家航空公司能赚钱以外(如东航、南航)大部分民航企业的亏损面还很大。这种高投入、低收益的状况必须改变才有可能实现行业的良性发展 所以我觉得当前中国民航最应当做好两件事:第一是开源节流,第二是提质增效。开源就是扩大市场占有率,而节流就是控制成本,提高效率,减少亏损。
目前中国的民航业其实面临着“中间大两头小”的困境,也就是运输量和运输收入都在向中端市场集中,而高端市场和低端市场则都被外资或民营资本所把持。如果中国民航不能尽快突破核心技术上的限制,摆脱对外国产品的依赖,解决“卡脖子”问题,那么中国民航的可持续发展就仍然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