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企业属于第几产业?
外贸行业并不是实际产业的生产,而是服务行业的延伸。 它所涉及到的货物贸易,只是用于满足客户的需求。你所说的生产实际上指的是工厂的加工行为,而外贸行业直接面对的是消费者(用户)。所以它是面向消费者的第二产业(工业),而非第一产业(农业)。 但现在国家将外贸公司分到了商务部下属的一个总局,即外贸进出口局,和工商、税务等一起,这样看起来似乎和制造业拉到了一起。但实际上还是有一定差别的。而且如果从历史角度看的话,外贸是紧跟出口导向型政策的。
最早的外贸公司主要是负责协调和安排出口,并没有主动寻找国外客户的职能,更不存在直接面对国外消费者的业务——那时可没有阿里巴巴或谷歌,要找到国外的客户或用户其实是很困难的事情。只有那些具有政府背景的贸易公司才会有专门的驻外机构,像外经委或对外贸易总公司这些部门都有驻外的代表处,它们的主要职责就是维护当地的关系和对接工厂与用户。
在计划经济时代,外贸是一个很有“面子”的行业,进入门槛很高,不是一般的国企或私企能够轻易涉足的。大部分的小企业都被排斥在外。能进外贸系统的人一般都是很吃香的,因为接触的人(尤其是外国人)和事情都很“上档次”。 所以如果要从历史和现实考虑的话,外贸这个行业应该属于第二产业中的服务业。
一般来说,在我国,外贸企业多为商业、服务业企业,因此,外贸企业属于第三产业。
产业,是指具有某种同质性,但异于其他集合的产出的集合,这种同质性可以是产出的同一性,也可以是产出的相似性。一个产业或者说产业内部的一个部门是指生产同质性的商品或劳务的经济活动的集合。同一产业内部的同质企业进行同样的经济活动,生产同样的产出。产业活动单位是指位于一个地点,从事一种或者主要从事一种经济社会活动的组织或单位,它具有一个地点,一个活动且只在一个地方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经济活动。产业活动单位具有从事某种同质经济活动的能力。
我国习惯上把产业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具体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