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字五行属性是什么?
“凯”字的笔画较多,笔划流变为现代汉字“凯”的书写提供了方便。但这样也带来一些困惑,因为传统字体中的“凱”字,与简体字的字形差别较大。《康熙字典》中“凱”字解释的首条引用《集韵》曰:“凱,本作韁,或作凱。”“韁”字在《说文解字》中的读音为苦盖切(kǎi),因此“韁”和“凱”古代读音一样,都是去声、上声。而在《集韵》里收录的字形则是上面一个草字头,下面是个“隹”字;而“韁”字在《唐韵》里的字头却是上面一个草字头,下面是个“贝”字。可见“韁”字在古代形体变化很大。 而“凯”字今属简体字,笔画少,且与现代通行的繁体字“凱”相近,根据“音同字异”的古训,“凯”字当读如“凱”。所以《康熙字典》给“凱”字第一条的解释就是“即凱字”。而“凱”字古音苦盖切(kǎi),是去声、上声。
不过,我翻检了甲骨文合集等书,发现了一个问题:甲骨文的“吉”字,有的写法是没有一撇一竖的,而这一撇一竖相当于今天汉字偏旁“口”字。也就是说,在甲骨文中,“吉”字没有统一写法,有一类“吉”字无撇无竖,而这类“吉”字从字形上看,就与“凯”字十分近似。而金文“吉”字也是一类字,无撇捺。
我查了对的版本,周原甲骨文“吉”字也是无撇捺的。如果这个推断成立,那么“凯”字的本字就是“吉”。而从“吉”到“凯”,显然是从音同而字异向音字相同的演变过程。
一般说来,从字形上即可断定汉字的五行。即以字形的“象”定五行,具体原则是:
木字旁(左边为从木的形声字)、禾字旁、 米字旁(左边为从禾的形声字)、弓字旁、舟字旁的字,都为木。
日字旁(右边为从日的形声字)、目字旁、目字底的字,都为火;
月字旁、血字旁、刂字旁、刀字旁的字,都为金;
氵字旁(右边为从水的形声字)、冫字旁的字,都为水;
土字旁(左边为从土的形声字)、石字旁、阝字旁(左耳旁)的字,都为土。
但是,也有一些汉字的五行不能从字形上推断出来,这就是所谓的人和事,即专指用表人或事物的名字为字形偏旁的字,其五行应根据字的本义来断定,这一类字较少,只有一些在命理学上应用的字汇:王字旁(左边为从王的形声字)、羽字头、缶字旁(左边为从缶的形声字,缶为瓦器)、纟字旁(右边为从丝的形声字)、亻字旁、勹字头(专指“勾”字)、门字旁、革字旁、斤字旁这9种字。
具体断法是:
从字意上体现或接近上述5行属性的,就定为该字的五行。
如:“礼”字从字意上分析,是“表示尊敬的神”,即“示”字加“表示尊敬”的“丶”和“行礼”之“豊”,是为金;
“家”字从字意上分析,是个宝盖头下面有个猪,“猪”在古代是人们的重要财产,所以定“家”字为金;
“安”字是“女”字坐在“宀”字中,很安全,即为土;
“怀”字是“衷(衣)心”,定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