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乒乓球为什么失冠?

詹泽僖詹泽僖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几点感觉,马特诺维奇对王皓的半决赛没什么好说的,整场比赛就是直板横打对直板的比拼,王皓可能更多是遗憾自己的伤病吧……而张怡宁与李隼指导的赛后言论更有意思——李隼指导认为张怡宁在末局有了放弃的想法(注意不是情绪),但最后却依旧执行了教练组安排的战术,硬着头皮拼下来;而张怡宁则说其实自己第三局的状态已经不好,第四局开始有点想哭的感觉…… 真的很有意思,两位冠军成员在赛后总结的时候把矛头都指向了教练组,这……很正常啦!运动员嘛……都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谁不想拿冠军呢?

但是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选手本身的问题,以许昕为例。我看了整场对波尔的比赛,许昕在开局领先的情况下出现了心态上的波动,这个心态的波动直接导致了他在中局的溃败;而在决胜局出现状态下滑的情况也是正常的,毕竟连续作战体力确实是一个问题。另外,许昕在比赛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必要的失误,这些失误有些可能是过于紧张导致,比如有个发球直接出界,还有多次发球不过网等等…… 当然,这些问题都是细枝末节,真正让人担忧的是国乒男队的主力阵容。

从这次世乒赛来看,许昕/马龙这对国家队唯一保留的混双组合并不如想象中强大,配合上存在问题且都出现了状态下滑的现象;而三个单打球员,虽然个个都能横扫对手,但个个也都有隐患——马龙有旧伤,许昕状态起伏较大,张怡宁则年纪增大体能下降明显。

如果明年奥运会是在2012年基础上再加单增加混双项目的话,那么许昕/马龙这对组合将必然至少会丢掉一个单项金牌。而如果在明年巴黎世乒赛之前不解决队伍核心年龄结构的问题,那中国队可能在明后年甚至是后年的奥运会上都要面临失去全部三枚金牌的风险。 当然,这些问题都是建立在目前这支中国国家队的框架下的,假如能引进海外高水平教练,也许能够迅速扭转当前的局面。

苍展珲苍展珲优质答主

中国乒乓球在这些项目上失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乒乓球职业化的影响。众所周知,我们国家的体育事业是以国家为主办的,而在有些像欧洲那样的国家,他们的体育则是以职业化的形式进行的。职业化使得一些运动员能够更加自主的安排自己的训练和生活,这些使得他们在国际大赛上发挥得更加游刃有余。而有些国家或地区的协会和运动员就通过职业化,拉拢在一起,进行训练,提高了实力。例如奥地利和韩国的运动员组成协会一起训练,还有其他的协会也是如此。而我们中国运动员训练还是以国家队为主,难免会有些束缚,而且其他国家的打法对我们研究得也比较多,而我们对于其他国家由于职业化的原因,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有些项目上输掉比赛也是很正常的。

二、国外选手实力的增强和我们训练水平的落后。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外国选手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渐赶上了我们,并最终超过我们,从而在比赛中战胜我们。在个别项目上外国选手的训练水平已经超过了我们,由于我国是乒坛的强国,所以外国的选手都能接触到先进的技战术水平,所以他们有的在某些方面会比某些中国选手强,这就给了外国选手战胜中国选手的资本。在男子双打中中国就经常栽在一些外国选手手里,因为在双打中,国外一些老选手配合多年,互相之间十分默契,这就导致他们能轻易地战胜一些年轻的中国双打选手。而且外国运动员的单兵作战能力也明显强于我们,在混双的比赛中这种现象表现的十分明显,外国组合虽然配合不如我们默契,但每个运动员本身的实力都强于我们,这样就使得我们在这些比赛中败北。

三、运动员的偏科。这个说的不仅是中国运动员,外国运动员也不例外,但对我们来说,这种现象对我们的失败起的作用更大。具体地说,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运动员在反手,在旋转,在速度,或是在落点的这些方面存在弱点,很容易被对手抓住。一些运动员的偏科现象特别严重,就更容易败北。

四、外界因素。在比赛中场外的因素总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重大比赛,这些因素的影响就更大。有些运动员会因为这些因素而发挥失常,例如悉尼奥运会马琳就因为外界因素的影响,发挥严重失常,最终输掉了比赛。另外外界因素还包括一些客观因素,例如裁判的判罚。一些裁判在判罚时经常带有倾向性,在一些重要场次上甚至会改变一些分的输赢。例如悉尼奥运会王楠/李菊在和高军/井俊泓在打的时候第二局,有一个擦边球裁判却判了中国组合失分,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组合的心态,最终导致输掉第二局,影响了整个比赛的进程,中国组合也因此而输掉了整场比赛。还有马汀,罗斯科夫都是凭借一些裁判的“照顾”才赢得了比赛,从而进入了前几名。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