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同德乡在什么位置?
1.从火车站出发,坐257路公共汽车,大概40-60分钟到达。 票价:投币2元/人·次 运营时间:6:30~22:30(冬令)、6:00~23:00(夏令)发车间距不大于10分钟。逢节假日照常营运。 途经站点:广州火车站总站—流花车站—市客运站(广州火车站)—站前路站—站南路站—人民北路(路口)站—教育路小学站—中山纪念堂(市总工会)站—文德路站—万福路站—光孝寺站—南越王宫博物馆站—人民南路站—文化公园站—中山八路西站—中山八路北站—东山广场站—省第二中医院站—康王中路站—华林新街站—龙津中路站—大同新村站—西门口(中山六路)站—中山五路站
2.地铁换乘——乘坐地铁公元前站下车D出口出,步行约1公里至同德乡。
3.公交换乘——乘坐290路车,或乘38、180、186路公交车到广联社区站下车,步行约1公里至同德乡;或者乘坐地铁至黄沙站B出口出站,过马路换乘410和413路公交车到广联社区站下车,步行约300米即到。
白云区同德街,因旧时同德围而得名。同德围,是古时北江商贾货运的集散地。同德街辖内交通便利,纵横交错,京广铁路,北环、增槎、内环等快速干线,广从、水浸、德康等道路汇聚该地区,构成该地区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
同德围地区在清朝时被称为增埗堡,与西关仅一线珠江之隔,是古时北江商贾货运的集散地。清末民初,这里一片农田、鱼塘和水道,围内有大塘边、鸭洞、德康、增埗四个自然村。围内一片空旷,除了各自然村的房屋外,仅有陈氏大宗祠等建筑。
新中国成立后,广州市政重点工程同德化工厂建在德康村后,原住村民随村地被征用而集中迁到村边一较小围内。50年代至60年代,政府在同德化工厂附近兴建了多个工人住宅区和同德电影院等配套设施,围内逐渐成为工人新村。
1960年,同德仓、太和仓合并为人民粮食加工厂,继续沿袭“同德”旧称在此设厂,1970年改称为广州市粮食机械厂。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外地迁入人口不断增多,原大塘边、鸭塘、德康等村逐渐融入到新城区之中,新城区的名字沿用粮食加工厂称同德围,村名逐渐淡化。70年代后,同德围一带,成为广州化工厂工人生活区。
1987年6月建立太和乡人民政府(乡政府驻地在现德康路一带),同年8月太和乡由从化县划归白云区管辖。1993年3月撤县建市。1993年12月撤销广州市郊区(辖67个街道、镇),太和乡划归金沙区辖。1997年6月金沙区撤区建街,太和乡亦划归天河区辖。
1996年10月成立同德街(处),属政企合一体制。2001年完成政企分离,并对行政区进行了调整。街道办事处从同德化工厂迁出,位于现有址同德围镇约西三路1号。东至德康路与金沙街道相连;南至西环河与荔湾区、东沙镇相望。西临珠江与大坦沙相连;北至西槎路,与棠景、石井毗邻。辖内有内环路、增槎路、西环河、德康路、同德路等道路相依,交通十分便利。京广铁路从辖区内南边通过。辖内面积2.6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41万人(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