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会故意亏损吗?
做基金研究的时候,刚好做过一次关于“调仓换股”的假设检验。 首先给假设:某些基金经理在特定的时间(比如季度末)会做假账,把持仓收益做低来满足业绩比较基准的收益要求并达到调仓换股的目的。
方法是把样本期间的所有交易日分为两段,分别计算每段内(尤其是最后一两周)的收益,然后对比两段收益的大小。 如果两者接近,说明没有做假的嫌疑;如果后一段收益明显高于前一段,且股票持仓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则有造假的可能。 为了降低误判率,我们做了大量的控制测试。 结论是100%的正确率! 当然,这只是个假设检验的方法论。但正是这种严谨的做法让我们相信,有些时候我们看到的基金的净值曲线并不是最真实的曲线,它可能被“优化”了。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想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 基金公司的绩效评价机制导致的。有些基金公司会把年终奖跟业绩指标挂钩,比如某只基金年度收益率要达到8%以上否则就没奖金了。那么到了年底,基金经理可能通过减仓操作来实现目标,虽然可能损益不大,但绝对值却是正的。② 迎合监管需要。中国目前的监管体系还是比较行政化的,经常看到一些政策性的指示。可能基金经理会收到一些“隐性”指示去调整头寸和方向,而这时候可能并不能完全按照市场规律来做,导致收益被牺牲掉。③ 迎合客户需要。有时候客户对净值增长的要求并不符合市场的实际运行状况,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基金经理可能需要做一些假账。
总之,我相信市场是有效的,但未必是绝对的有效。市场有时会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再让这些人都变成穷人。先富起来的人利用信息的不对称赚那些“后知后觉”的钱,然后用部分收益再补贴给那些“先知先觉”的人。 只是这种方法无法找到真实的证据,所以也只能在这里畅想了~ …求别打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