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子在外是什么生肖?

欧幸绮欧幸绮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浪子”是个比喻义颇多的词,在这里用来指代那些四处漂流、没有固定生活和工作的人们。而这样的人,最有可能出现的年代就是春秋战国,毕竟在汉朝以后的时期,百姓的生活和就业都是受到国家直接管控的(如徭役),很难出现大批量大范围没有固定收入的人群——当然,“无赖”这个词也常被人们用来指称那些游手好闲之人,但它似乎又比“浪子”多了些贬义色彩。

要寻找“浪子”的源头,我们就得回到更早的时代,看看这些人的原型是什么。 《诗经·魏风》中有这么一首诗叫作《魏园》,其中写道:“大夫夙夜,莫不静侧。”“夕月斜辉,乱他侧室。”——这说的就是魏国的大夫们到了晚上还在办公,只有月亮都跑偏了才回去歇息。然而就是这样一群晚上都不忘工作的人,居然还有“淫奔”之徒!《魏园》下篇一开头就批评这些人“大夫人,迅疾,说(悦)复我。”——原来这群人白天没空办事,只好晚上跑去找大夫们办私事。

这种“淫奔”之徒,用现代的语言来形容他们就是“没有固定收入”、“四处漂泊”、“没有住所”,这不就是妥妥的“浪子”吗? 而在《周礼·地官·媒氏》中,我们甚至还能找到关于这些“浪子”的详细资料:“中春之月……奔者不禁。”——既然“奔者”(就是那些“浪子”)已经“不禁”了,也就是说周王室默认这些人的存在且无需纳税服役。看来古人在形容这类人群时,用“无赖”、“流氓”等带贬义的词儿其实是有出处的,他们本身确实是一种社会问题。

当然了,这些“浪子”虽然到处跑,可是他们毕竟是王侯将相家的奴隶或妾生子,是拥有贵族血统的“贱民”——因此尽管他们“无所事事”,可是“无所事事”本身就是一种特权象征(参见本专栏这篇《闲适与精英——古代中国人的休闲哲学》)。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