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才学校如何?
1904年,光绪帝在《盛京将军奏请设立官立中学堂》的批示中,对这所学校的定位是:“著即饬司派委妥善员司其教务,俾得按日讲读,循理肄业” 意思是这所学府主要是让我大清皇帝培养亲信人才的地方(按日讲读),而不是让你培养出多少栋梁之材(循理肄业) 我们今天评价一所中学最看中的是升学率、重点率,这些指标在1904年的时候都是不存在的,所以用这些指标来衡量育才学校是很片面的。
当时一所好的中学的评价标准除了学业成绩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条标准就是学生品行好坏。而这条标准的评判权主要掌握在学校老师手里。 在《钦定学堂章程》中,对于不同级别学堂的师生比率是有明确规定的,比如京师大学堂每班至少配备3名以上教习,而府州县小学每班最多不超过25人,没有教习。为了便于管理,规定每人每日必须诵读的书籍须注明书名页数;并须将各门功课所必读及所作文字分别开列于单上,发给各人,按照清单读书作文,以便稽查。
可见,当时的教育局对于学校学生数量的掌控还是很严格的。 但到了1906年,这一严格的学生数量管控政策发生了松动。因为这一年清廷颁布了新的《奏定学堂章程》。这个新章程允许学堂自行调节学生的数量和班级的规模。但前提是必须保证教师能充分辅导每一个学生。
事实上,从清末开始,各省各地兴办的不少新式学堂都存在严重的教学质量低、监管不力的问题。很多学生进入这样的学堂,其实只是换了一个地方玩而已。所以到光绪帝死了之后,慈禧太后又开始严责这些学堂的教学水平。所以可以想见,作为皇帝亲自御批创办的名校——育才学校,其在教学质量上的管控应该是非常严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