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五行属什么意思?

曾兴英曾兴英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蘆”字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是 “同蘆,見蘆字註解。” 也就是說“蘆”就是“葭”的別稱,而且兩個字的解釋是完全相同的。那麼就來看看“蒹葭”的意思吧!“蒹葭”在古書中通常指未長穗的芦苇,即“葭葦”。如《詩經·秦风·蒹葭》有“蒹葭苍苍”、“白露為霜”;《禮記·月令》有“孟秋之月,蒹葭始白”等。从古人所用的诗句裡我們可以看到,“蒹葭”是指初生的芦苇,而“蘆葦”則是已長成一個叢林的蘆葦。

如果這樣理解的话,《離騷》中的“蒹葭苍苍”應該是再明確不過了——屈原描述的肯定是初生的蘆葦茂盛的样子。然而事情的實情並非如此簡單。先秦的許多文獻中都提到了“蒹葭”,但所指各不相同。有些指的是野生荻[dí](即蘆葦),有些則是栽培的蘆葦。若依此推斷,《離騷》中的“蒹葭”當然也是蘆葦,且是楚地所特有的一种蘆葦。那么,楚地的蘆葦究竟是怎麼樣的一種蘆葦呢?清代的學者趙翼在《陔餘丛考》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今人詩文用‘蒹葭’二字…必以爲草木之末葉,而不知其猶言荻也。《風俗通》曰:蘆葦生於淺水,莖葉俱青嫩,可作籩豆。故《詩·魏風》曰:‘隰有萇荊,白華綠蘆。’《小雅》曰:‘彼澤之陂,有其蒲盧。’是鄭、衛間皆有蘆葦。”

趙翼說得很對,周代的鄭國和衛國確實均有產蘆葦,因爲《詩經·鄭風》中有“溱與洧,方涣渙兮”,《衞風》中有“渠薩發發,萑葦芃芃”。但是,這些文字只能證明周代郑國和衛國的邊緣地区有蘆薈或者蘆葦,不能證明這些地方就是楚地。要證明楚地的蘆葦乃是野生的蘆葦而非栽培育种的蘆葦,還須看漢代學者王逸在注釋《離騷》時所引用的東汉學者王粲的話——“(屈原)見江海濱有葦蘭之草,故自謂‘蛻兮’,亦稱‘翹兮’。”王逸生活的年代比趙翼更早一些,他的這段話更直接地證明了屈原所寫的“蒹葭”即是野生荻蘆。既然如此,《離騷》中的“蒹葭蒼蒼”就應該解釋成“江海南岸長满了初生的荻蘆”,而不是“初生的蘆葦茂盛得連天都灰白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