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字的五行属什么?
1.《康熙字典》里讲,“廖”为“八划之字”,其部首是“广”,故属“广部”; 2.“廖”又写作“寥”、“潦”等。在古汉语中,这些字形有相通之处,读音也相同或相近(详见《说文解名·卷一·七画》)。
3.根据段玉裁的考证,“寥”由“广”和“了”组成,当为从广了声之变体,本义当作“空阔”“空旷”。而“潦”即“水潦”,意为雨水聚积而成的水流,由此引申出“积水”的意思——这一点与“涝”类似。“潦”还有“粗略”“草率”等义,此乃“潦草”一词的由来; 再进一步看,由于“潦”又有“过甚”“过度”之意,所以“劳苦”一词中,“劳”的繁体“勞”便写作“勞”而非“劳”。 “潦”与“辽”在古代音近通假,如杜甫诗句“五斗摧驱何草草”中的“草草”就是“辽辽”的借字(参《唐诗三百首全译》第80页注597)。
4.综上可见,所谓“八划之字”不过是一种俗写。“廖”原写作“寥”,以“了”代“口”,正因其声符“了”为舌上音,故而只能改为舌根音,但舌根音的声母又不同于舌上音,因此只得另换一个不常见又不熟悉的字母(其实它就是“广”的上边加一横),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一写法。而在现代汉字体系中,为了照顾古今文字的过渡,同时为了方便书写,我们往往会把这种笔误加以规范,于是它就成了一个独立的汉字——“廖”。
5.至于其他几个同形异构的字,道理是一样的:它们原来都作“潦”用,后简化或省作“潦”,再演变为现在的“涝”“劳”“捞”这几个字。
6.当然,这只是古代的文字学常识而已,与五行之说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