珑属于五行什么?
1. 龙,本是一图腾名号,黄帝得之而神勇无比,战而胜蚩尤、驱诸魔,得天下,于是将这神异之物作为自己部落和子孙后代的图腾名号——这个说法见于《史记·轩辕本纪》;又有一说见《楚辞·天问》,认为龙的图腾出自“烛龙”,而烛龙的出处是西北荒中的钟山之神,其形人身而龙角虎纹;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大家最认可的,即夏朝以龙为图腾,后世有天子之称乃取其“龙”也。
2. 古文字中,“龙”字左部的“虫”是象形蛇形的表意符号,右部是个“王”字(也有说是“方”字的)。可见最初这个“龙”与帝王有关,后来才逐渐演变成图腾之意。所以严格而言“龙王”并非龙神的称呼——其实龙神也就是水神。至于其他四神兽,如《三辅黄图》载曰:“苍龙、白虎、朱鸟、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这是将它们分别象征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故称四象或四神;但四神本是五行家将宇宙分为上、下、左、右、中五个方位,以五方配五行的结果,并不是从龙开始的。
3. 关于“五行”,最早见于《尚书·洪范》篇,记载了周武王与箕子的一次对谈。其中有一段是论及天下大乱的缘由:“曰七政,谓金木水火土星也。……五行者,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这段话的意思很明白,说的是五种基本物质及其性情。不过要论及的是“五行”一词在现代汉语里已经被当作哲学范畴来使用了,而在古代则更多地被当成一种占卜或者解释事物的方法体系来看待和使用。比如汉代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就专门论述过五行的问题,他的观点是以五行来配四时、配五方等等,以此来阐述人事与天道的关系、社会关系和人伦关系等。
4. “八卦”之说来源于伏羲氏,一说是因为伏羲氏见黄河中有龙马背负着一组图形出来,于是画出了八卦图;另一说法则是伏羲氏通过观察日月星辰的变化而悟得天道,用绳系于八端来表示阴阳变化,这就是所谓“八卦”的由来——“先天八卦图”相传出自周文王的《周易》一书。到了秦汉时期,由于天人感应学说的大兴其道,人们又把八卦与五行相配,于是就形成了今天所见的“六十四卦”,用来预测祸福吉凶。
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五行”还是“八卦”乃至后来的“六十甲子”等等,都是古代先民们用来解释自然现象和世间万物的,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的理解不同,这些原本纯粹的自然学术术数化成了人们认识世界的工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