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字五行属什么的?
汉字是汉族人的文字,它经过漫长的演变过程才形成了如今我们所使用的汉字。 甲骨文是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的汉字的实物形态,距今已有3600年左右的历史了。在商朝后期至周朝初期,人们使用着这种文字。
金文是在青铜器上铸刻或铭刻的文字。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金文,就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的铭文,称为“伯簋”铭文和“何尊”铭文(图一)。金文的字体、结构虽然与甲骨文差别不大,但写法更为规范美观,笔画也更加繁复。西周中晚期以后,一些金文中开始出现隶书的笔法,这说明隶书起源于金文。
小篆是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推行的一种标准化的字体,为今大篆的系统。小篆有程邈所撰《仓颉篇》中的古文大篆书写而成者,也有秦相李斯改纂古体而形成的李斯小篆。
图二 汉代石刻隶书 “曹全碑”拓本局部 从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开始,为了统一全国文字,秦国丞相李斯主持制定了我国第一部以统天下文字为目的的国家标准字典——《仓颉篇》八言诗,规定从王室到平民都要学习这部书,以此作为通行天下的标准文字。此后又陆续推出了《爰历篇》七言诗,《博学篇》四言韵语等标准文字著作及字典。这些标准文字与篆体一样,也称为大篆。 汉初流行的隶书,相传由秦代御史大夫赵高所创制,所以又称“秦隶”或者“隶草”。《说文解字·竹部》中有这样的说法:“秦始皇帝令李斯作‘篆’,中车府令赵高作‘隶’。”
东汉中期以后,隶书逐渐取代了篆书,成为全国通用文字。 隶书是古文字向今文字转变过程中一个承前启后的中间环节,它兼有篆书中的圆转笔势和章草的简捷笔调的特点,并且保留了篆书中象形的部分特征,笔画平直方硬,起形简单灵活;在结体中,横画多呈长方形,左低右高,撇、捺笔画舒展开张,上下左右能够灵活安排,既便于书写,又能表达较为复杂的意念和内容。这种简便、易学的字体自然受到人们的喜爱。隶书形成于西汉中期,东汉时期发展成熟起来,在魏、晋、南北朝期间仍继续流行。到了东汉中期,还出现了一些在隶书基础上加入楷书用笔和结构的书体,它们更加易于辨认,被称为“八分”。所谓“八分”,指的是其笔画比隶书更加整齐、规整,犹如“分”字,故而称之为“八分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