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五行代表水吗?
五行的颜色,来源于古人对自然界事物的归类。认为自然界的万物都有阴阳属性,并且分别对应着五行之中的某一行。 例如: 太阳在天空中运行,从早晨到中午,阳光越来越强烈,至正午达到顶点,而后逐渐减弱,直至黄昏完全消失,这是阳盛阴衰的过程。其中上午11时至下午1时,是一天之中太阳高度最高的时刻,阳气最盛,阴气衰弱到了极点,此时为午时。所以午字有日字和十干中阳干丙丁的字根,符合阳盛阴衰的道理,故五行属火。 又如“绿”字,《说文》中说它代表了五行中的木,这是因为树木生长需要阳光、空气和水,而绿色正是绿叶在阳光下呈现出的鲜艳色彩;同时,树又是植物中生命力最强的动物,具有旺盛的生发功能,象征春天,像萌芽的嫩叶那样欣欣向荣,这恰好与木的特性相符。绿色被看作是春天的颜色,成为代表生命的色彩。
至于你说的蓝色,它的来源比较特殊。古代军事家为了鼓舞士气,制造了一种叫做“旌旗”的东西(其实就是用丝织品制成的红旗),并规定军队行军时旗帜要飘扬在队首位置。如果遇上阴雨天气,用红色油漆涂抹旗帜,雨停之后,红颜料会被雨水冲掉,只剩下灰蓝色的底子,因此有人把那灰蓝的颜色称作“雨过天青”。这种颜色深受文人喜爱,并被赋于吉祥寓意,如“雨后春笋”“紫芝眉宇(比喻品德高尚)”等。后世的人们发现这种灰蓝色常出现在天空或海洋之中,于是将它归为水和大的色调,五行配色中就有“苍青(黑)、湛蓝、深蓝、晴蓝、湖蓝、浅蓝”等等颜色。
其实,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在时刻变化,它们相生相克,充满辩证法。古人归纳总结它们的性质和特征,试图找到宇宙的奥秘,最终却把自己局限在了某个框架里。正如《周易·系辞下传》所说:“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在中国人观念中,蓝色五行代表水。实际上,按照现代光学分析,蓝色属于复合光,蓝光五行代表金。为什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比如建筑物上使用了大量蓝色装饰,而蓝色却在五行里面归属于水呢?
这要从五行的定义说起,五行其实是古代中国人对万事万物的“朴素的物质观”。古代中国人认为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由下面这五类物质(或者说属性)组成的。木可燃烧,燃烧以后生长出灰(成土);土内可以提炼出金属(金);金属提炼冶炼需要火;火要燃烧需要空气(气可以理解为风,代表木)。
所以有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木。而五行相克则是:木→土、土→水、水→火、火→金、金→木,相生相克共同维持了事物的对立统一。
中国古代的五行,和对应的西方四元素理论非常接近,四元素理论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是由水、土、火、气四种元素构成,这四种元素也存在着相生相克关系,比如水克火、火克气等等。四元素学说在文艺复兴时期仍非常流行,直到后来才被笛卡尔的机械论取代。但是五元素/四元素体系在东西方文化中对人们的哲学、社会、生活仍旧影响非常大。
再回头来说蓝色五行代表水的问题。在中国古典哲学里面没有“色光叠加”和“色光分解”这种现代物理学概念,在人们看来,太阳光(白光)是五行中“火”的直接体现;而火(红光)的产生源自于木(绿色代表木,但是绿光不属于可见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不多)。
在中国传统色卡里面,颜色由深到浅依次是青(深蓝色)、绿、红、黄、白。中国人认为颜色的深浅变化实际上也是五行相生的一种外在表现。颜色越深越接近黑色,就代表更接近“本源”,颜色越浅,就代表经过五行生化越多。
所以青色,也即深蓝色是除了黑色之外,颜色里面最接近于“本源”的颜色,“本源”也就是五行中的水,水生木,木生火(木燃烧会产生青色的烟)。
所以青色这种颜色在传统文化中,也被视为是一种肃穆的颜色,比如古代“青龙”的“青”,实际上也是说的深蓝色。中国人对于蓝色的喜好,实际上是一种对“本源”的热爱,比如故宫里为什么有这么多的蓝色瓷砖,因为在五行里面,“皇权”这种存在也是来源于“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