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含五行属什么?
《书》,《说文解字》中解释:“书,箸也”、“著,书也”。段玉裁注:“今人每以着作为书,古今字异,而义实同。”从汉字本义来说,“书”就是“箸(zhù)”的意思。 “箸”是什么意思呢?
第一,指“筷子”。《庄子·养生主》:“手杖而歌,屦(jù)而行,无入而不自得者也……缘木求鱼,尽境而反;衔枚疾走,手心出汗。”这里用“箸”来代指“筷子”。
第二,指“书签”。《战国策·齐策四》:“书奏秦王,秦王拜为主将。”这里用的“书”是指“书签”。 第三,泛指文字。这个含义的“书”和现代汉语的“书”差不多。比如同样来自《庄子·养生主》中的这句:“故善书者,不书。”意思是“善于书写的人,就是不书写”!
汉代学者认为“书”的主要含义是“写”,后来“写”变成了一个独体字,所以“书”就变成了“写作”“印刷出版”等等意思。 明代学者方以智在《通雅·语原》里讨论过这个问题:“古书皆指笔墨之事而言,至小篆乃为写。”他还列举了“书”的各种意思,说“惟‘写’字近义于西语之Schreiben矣”。 不过,我查了一下现代词典,“书”的字典释义第一条都是“书写”的意思。其实,古代“书信”的“书”本来就是“书写”的意思。
五行即金、木、水、火、土,我国古代人民的一种系统思想。中国古代人民创造了一种宇宙观,认为万物都是由五种基本原则构成的,这五个基本的元素是:水(water)、木(wood)、金(gold)、火(fire)、土(earth)。宇宙间的人和事都是围绕这五个基本原则互相协调,周而复始和生生不息的。
在中国文字中,单人旁为木,女子旁也是木,“男”字从田,从力,“女”字从田,从土,男女平等,二者和则生,所以“土”为“和”。
行字五行属金,金字傍的字为行,如银、钢、铁等均为金属。
五行的顺序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相生:金生水:金为水之母,金克住了火,火弱则水盛。因此,金能生水。水生木:水为木之母,因水盛而火弱,木少了火的煎熬,自然茂盛。因此,水能生木。木生火:木为火之母,木性温,而木多自然能生火。因此,木能生火。火生土:火为土之母,木燃烧后得到灰烬。火的余烬是灰,被火烧后的地面也是土,因此火能生土。土生金:土为金之母,金属矿物埋藏于土地之中,从土里开采出来,因此土能生金。相克:金克木:金为木之寇,金属之物具有坚韧锋利的特性,可以砍伐树木,因此金克木。木克土:木为土之寇,树木根深叶茂,不仅吸收土中的养分,而且能将大量的雨水和积聚的雪水吸入根部渗入地下。因此木克土。土克水:土为水之陷,大河能够冲毁堤坝,但最终还是流入大地之下,因此土克水。水克火:水为火之熄,水是热的不良导体,不善于传热,水是液体,有流动性,水与热接触后就汽化沸腾,发生剧烈的对流。因此,水能够克火。火克金:火为金之销,金属虽然坚韧而耐久,但熔点、沸点总是有限度的,终难抵抗滚滚烈焰的烧烤。因此火克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