兹五行是什么意思?

狄乃鹏狄乃鹏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黄帝内经》中所说的“金、木、水、火、土”五行,是指物质的不同形态;而“燥、湿、寒、热、温”五运是指自然界气象的变化。二者结合,便构成了天地万物不同的生长收藏循环。 比如,在气候干燥的年份,树木的生长趋势就会偏于旺盛。而在气候潮湿的年份,树木的生长就会偏于迟缓。

在气候寒冷的年份,水结霜积雪,土壤冻结,动植物都停止生长。而在气候火热的年份,水分蒸腾,土地干涸,植物枯槁。在气象变化的周而复始中,大自然展示了它强大的规律性。 古人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分析,认为世界是由水、火、土、金、木五种基本物质组成的,因此称为“五行”。

现代科学证明,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均源于海洋,陆地只是后来才形成的。而且人类所有的疾病都与水分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古人把对水的研究作为最重要的研究内容。

中医理论的核心就是阴阳五行学说。中医用五行说明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应的诊治原则。 中医认为,人生天地之间,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人是介于阴阳之间的存在,只有平衡状态才是健康。

如果阴偏盛(阴虚)了,人就会出现低热、盗汗、失眠、口干等症状,治疗应滋阴。如果阳过盛(阳虚),人就会畏寒、肢冷、尿频、乏力等,治疗当温阳。

如果阴阳两者都不足了,就可以通过补充五行中的某一行达到协调的目的。如肾阴虚证患者,可以多吃黑色的食物,因为黑色入肾经,而肾主水,水液充足则肾阴亦足;再如肺虚患者,可以多食白色食物,因白属金,可养肺津。

艾锐艾锐优质答主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系统观,广泛用于中医学领域,在中医中,五行是用于分析人体病理机制的一种模型,五行学说将人体的脏腑区分为“木、火、土、金、水”五大系统,每个系统都包括了脏、腑、体、用、窍、志、液等多种生理系统,每个系统都有相生和相克的规律。古代的五行家们,依据各种类比的关系,创立了五行学说。

简而言之,五行学说就是古人把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分成五大类,而且两类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包括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的关系。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