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报告企业谁签字?
首先,从审计报告的定义看,审计报告是独立地、客观地、公正地向委托人报告受托资金使用与收益情况并反映企业财务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咨询意见。 由此看出,审计报告是一种结论性、建议性的文字表述,具有不可质疑的权威性;同时,由于审计是对被审单位会计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进行审查,审计报告对被评单位各项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应当说是客观存在的。 但是,我们并不能据此就简单地认为审计报告是一类绝对“准”的确切数字,因为审计毕竟是运用专业的审计方法和经济、数学等学科的理论分析而得出的结论,其本身具有一定的专业判断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尽管影响是很小的),而且,正如人们不可能用绝对准确的数字来描述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一样,审计也同样难以用精确的数字来全面体现错综复杂的经济活动。我们在认识和理解审计报告时,必须明确其相对的准确性及存在的局限。
另外,审计报告中某些内容的确定存在一定的灵活性或选择的空间。出于谨慎性原则的要求,我们对被审单位的会计报表的金额一般应予以肯定,但对某些项目(如折旧、摊销、利息、税收等)的数额在会计核算中按规定确指后,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账册凭证,结合相关规定进行重新确认,这些项目的金额并不是审计确定的,而是经会计核算和监督确认后由审计确定的。如果审计人员对所审事项有不同意见,也可以在审计报告中适当表述。审计报告并非是一类完全客观的资料集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