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的五行属性是什么?

终枫桐终枫桐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粽子(zongzi)”在古汉语中写作“糉”,读音[zòng zǐ] 。《礼记·月令》中有言:“是月也,天子始絺。命有司,修明礼乐,陈书典法。命工师,令百工,审五库之量,肆府之币,材木、竹苇、芒秸之属咸具。”注释中说,这里的“糉”是指用竹篾做的粽子。可见,至少在先秦时期,人们就已经会用竹叶来包粽子了。至于这粽子是不是甜腻的糯米馅儿,史书上没有记载,我们只能猜测了。

西汉末年,王褒作《僮约》,其中有一句 “翦桃章,铺白菅,束艾叶以御疮疠。” 这句中的“桃章”“艾”都有被书写进汉字的经历,而“粽”字第一次作为汉字出现就在东汉时期。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有这样的解释:“粽,粽也。”徐铉校定的《说文解字》中则解释为:“粽者,粽籺。象形。”这两条解释都很简单。“粽籺”的“籺”字今天已经很少用了,它是怎么写的呢? 从字形上可以看出,“籺”字上面是“米”,下面是“核”,合起来就是“没核的米饭”。可以理解为把饭压成饼状,没有馅。这种没有馅儿的粽子到汉代还比较常见,唐人陆广微所著的《吴郡志》里有这样的描述:“粽子,俗名角黍。用青箬裹黍米熬熟,置水中浴其药,用菰叶裹之。”

这里说的粽子形状跟我们现在看到的差不多,只是馅料不同而已。那为什么要用水浴粽子呢?因为古人相信煮熟的粽子会有细菌滋生腐败,沾水之后就可以抑制细菌生长了。唐以后,端午食粽之风越来越盛,宋元时期更是到了空前绝后的程度,《东京梦华录》和《武林旧事》里都专门写了这一天市场上售卖粽子的热闹景象。

至于口味嘛,除了常见的白糖粽和豆沙粽之外,还有果酱棕,里面放上核桃仁、瓜子仁、杏仁等,用白糖拌匀做馅;还有的用黄米粉夹心做成金灿灿的蛋黄粽;也有用鲜肉、火腿或者腊肉做馅的;甚至在江南地区还有用糯米掺入紫芋(紫色紫薯)一起煮成的芋粽。

丛紫馨丛紫馨优质答主

糯米味甘、性平,入脾、肾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效,对脾胃虚寒,虚汗多,小腹胀满者较为适宜。长糯米还可以御寒,是非常好的温补食品,对病后、产后体虚的人非常适宜;长糯米也可以收虚汗,对于夜间汗多的人可以起到调理作用。用长糯米煮粥有极好的抗癌作用,它能保护人体免疫系统,增强人体抵抗力。

肉:属于酸类。由于肉类多属酸类,五谷类多属于甘类,因此吃肉粽时搭配一些碱类的蔬菜,既能化解肉类的油腻,又能调解酸碱平衡。煮一锅青菜豆腐汤,清淡顺口的汤品会是最佳选择。

红枣:属于甜类。其含有维生素、葡萄糖等,不但可增加血红素,补血效果比吃高价位的补血药有效,还能保护心肌,增强机体免疫力,并有抗氧化功能,让身材更结实。

蛋黄:属于咸类,营养丰富,含磷脂、黄油、卵磷脂、固醇、赖氨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其中黄油对神经系统和身体发育有重要功能,卵磷脂是细胞的活性营养源;干果类由于所含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丰富,特别在碱类方面高出肉类数倍,所以是粽子绝好的搭档。吃粽子,最好是放点赤小豆的粽子,这样的粽子既祛暑利尿,又不伤脾胃,赤小豆还兼有补心的功效。

综观以上可知,以粽子为代表的食物,多由糯米、豆类、干果、红枣或肉类组合,属于甘、酸、甜、咸味组合,依照五行学说,缺木味类食物,如番茄、菠菜、香蕉、苹果、木瓜、西瓜、茄子、芦笋、竹笋等,因此在吃粽子时,可以先以木类食物凉拌当开胃菜,并喝些紫菜蛋花汤去肠胃之热,最后再吃一份甜汤或加了红豆的汤类就十全十美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