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扩大内需?
我理解的内需,不仅仅是国内消费者消费而已,因为国际形势变幻莫测,作为民营企业,首先考虑的还是如何保证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供给问题,所以扩大内需实际上应该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如何将生产的产品卖出去(消费者需求),另一个是产品卖给谁(供应链渠道) 。
作为一个企业,尤其是制造业,只要把产品生产出来,一般就不怕没有销路,怕的是工厂造了产品却没人要,因此扩大内需其实就是要解决产品销售渠道问题。而要解决这个渠道问题,其实就必须要认清目前我们存在哪些渠道痛点,然后才能对症下药。我认为目前我们存在的最大的一个痛点就是中间渠道太多,而且很多中间人赚差价的利润都很大。比如一台空调出厂价可能2000元,经过层层分销,最后经销商可能卖到3500,中间的渠道商赚得碗满钵满。
试想一下,如果这一台空调直接厂家直销给消费者,节约了多少渠道成本!当然这样会直接影响经销商的利益,因此会面临很大的阻力,但这就是我们的内需所在,也是企业应该努力的方向——直接减少销售环节,降低消费者的购买价格。现在电商崛起正是基于这种背景。 除了减少中间环节,另外一个就是扩大出口,毕竟国外疫情依然很严峻,很难马上出现报复性抢购现象,所以我们还是要靠内需来支撑经济增长。那么怎么增加内需呢?
一、政府应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多建基建工程,先让经济热起来; 二、引导居民增加消费,比如对于汽车等大额消费品给予消费补贴,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鼓励国民消费意愿; 三、稳定外贸基本盘,同时拓展海外市场,积极寻找新订单,减少我国外需下滑带来的负面影响。
企业扩内需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一)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购买力水平,是扩大内需的根本举措和前提条件。努力提高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居民收入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进一步改善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促进消费稳定增长。
(二)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是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着力解决好高校毕业生、进城务工者、国有困难企业下岗职工和复员转业军人等重点人群的就业问题。积极发展就业容量大、潜力足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加快服务业发展,完善创业扶持政策,鼓励个体私营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多渠道扩大就业。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完善和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和服务体系,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和再就业人数,提高就业水平,发挥就业拉动消费的重要作用。
(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扩大内需的坚强后盾。要以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住房和社会救济制度建设为重点,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并加强管理,构建更加完善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更好地解决就业和再就业、农民工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实现社会保障制度从城镇单位职工向全体城镇企业就业人员及向农村延伸,消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提高社会成员的消费能力,推动内需市场的拓展。
(四)加强产品质量和价格监管,加大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检验检测和执法打假力度,强化价格监督检查,依法维护广大消费者权益,优化消费环境。同时,要大力开展消费教育与咨询活动,科学、合理、健康地引导和扩大各方面消费,提高社会总体消费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