橗的五行属性是什么?
“明德”一词出自《礼记·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意思是:人如果能够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就能各安其位了,万物也就生长了。这里把“中”、“和”看做人的品德修养境界。这句话还强调:只有达到“中”、“和”,才能天地各得其所;反之,如果达不到“中”、“和”,天地就无从定位,万物也就不可能生长。所以,古人认为,“中”、“和”不仅是道德、品行修养的目标,而且是把握天地万物运行规律的重要法则。
“致知力行”一词出自《大学》:“致知力行,踵事增华。”“致知”意为拓展、丰富知识,“行”意为实践、行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知行合一的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积累,从而提高自己的学识与德行。这是古代知识分子修身养性的基本方法。“致知而行”也常被用来激励人们发奋读书学习、提高德才修为。 以上两句话合在一起,意思是说,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与德行,就要首先做到“慎独”,保持内心的稳定,不因为环境的变化而动摇;然后,要努力践行,通过行动拓展自己的学问和德业;接着,要把这些知识和德行像爬山一样不断往上推升,积累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