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中坪字属什么?
“坪”,在汉字五行中,属于土。 汉字的五行属性,是古代哲学思想与文字学相结合的一种产物。它是以阴阳五行的思想为指导,给汉字加以定性。
这种理论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均有阴阳两类性质,而任何一个事物则均可以阴阳两类的属性来进行定义。如树,阳为干,阴为枝;山,阳为高,阴为险;天,阳为白,阴为黑等。 根据阴阳的理论,古人把世界万物分为十类,称为“十天干”,即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称谓。同时,还进一步分为二十类,即“十二地支”和“八天干”的组合,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表示。这十个符号加上“金”“水”“木”“火”“土”五个基本符号,组成“甲子”(甲是第十天干,子是第一地支),再依次排列组合,循环不已。
五行就是在这十种基本字符的基础上构成的。具体是: 五行之间是有生克的,它们之间的力量不是均衡的。有生就有克,克我者对于我是有力的,我会对克我者是受制的。这就是“物极必反”的道理。
还有“旺相休囚”的概念也需要了解。五行的属性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不同的季节是有盛衰之分的。
春季木旺,夏季火旺,秋季金旺,冬季水旺,每一季最后一个月份土旺(四季最后一个月份土不旺)。我们在分析五行属性的时候还要考虑到季节的因素。 古人很早就认识到地球对宇宙的影响,因此在五行中还加入了“土”,用来表达地球对宇宙的影响。现代科学表明,地球确实有着影响宇宙的能力。在古代没有“土”的情况下,人们是用“辰”代替,因为辰中有水库,水库能蓄水,而水是万物生长之源,因此“辰”就代表土了。
在文字学上,可以分析文字的构成。文字由形(指字的外形)、音(指字的发音)、义(指字的字义)三个要素构成,形、音、义的要素和关系,就是文字的结构。汉字是用表意的方法造出来的,它的构造单位(部件)的取材,是根据“天、地、人”的世界万象概括出来的象形单位。由这些表意的部件所构成的汉字,理所当然地反映了“天、地、人”的信息。
“五行文字学说”,便是研究文字结构与“五行”的关系,用文字的结构规律来揭示文字中 “五行” 的信息,通过文字中五行信息的表现形式、演变规律,以及文字与五行间的互相制约的关系,说明“五行”的整体系统观,从而形成一个理论体系。
五行文字中的“五行”,是文字学中“五行”术语和文字本身构成单位、外部特征的“五行”符号,而不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实际物质元素。因为文字不是物质存在本身,而是对物质存在本身的模拟和概括。所以,文字中的五行,并不直接表示“金、木、水、火、土”,而是通过指代的形式,把“木、火、土、金、水”的运动变化规律和属性意义,赋予在文字的结构之中。文字的结构遵循“五行”的系统观,其文字结构的构造单位(部件)和形式体现出系统的性质、功能和特征,以及“木、火、土、金、水”的信息。
对于一个具体的文字来说,可以通过文字本身的构成来揭示文字中 “五行” 的信息,但是要把“五行”与文字之间的相互关系系统化,就必须把文字按照一定规律组成一个体系。由于造字方法不同,所以,文字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独体字”由“形、音、义”三个要素构成, “合体字”则需增加一个要素“形符”。因此,“五行文字学说”中文字体系的建立,就是以汉字的构造单位“五行部件”,以及文字的“形符、形、音、义”四个要素为纲,“形符”、“形”为有形要素,“音”、“义”为无形要素,把文字纳入这样一个系统进行研究,这便是五行文字体系。
五行文字体系的建立,使“五行”与文字之间建立起一个整体系统观,揭示出文字中“五行”的信息。其基本内容为:凡合体字的字义,都与字“形符”所在位的特性相符;形符属木者字形属木,声符、字义为木性特征;形符属火者字形属火,声符、字义为火性特征;形符属土者字形属土,声符、字义为土性特征;形符属金者字形属金,声符、字义为金性特征;形符属水者字形属水,声符、字义为水性特征。并由此总结出文字的“五行”运动规律:合体字凡音、义未定者,字形从其字义从其形符。木形符(木字旁、木字头、禾字头、竹字头、米字旁、禾字旁、牛字旁等)主左副右,字形主横辅直,木性字多为平声,字义主生发,为青色。火形符(火字旁、火字头等)主右副左,字形主点、斜、弯,火性字多为去声,字义多主热、炎、明、上炎,为赤色。土形符(土字旁、土字头、示字旁、口字旁、穴字头、皿字底等)在左右上下、外围中间都可以做形符,土字字形主方正、平稳、宽平,土性字多为阳平,字义主承受、承载,为黄色。金形符(金字旁、金字头、页字旁、戈字旁、歹字旁、王字旁、王字头、玉字旁、韦字旁、角字旁等)主上副下,字形主竖直,金字多为上声或去声,字义主肃杀、下降、收敛,为白色。水形符(水字旁、水字头、氵字旁、冫字旁、巾字旁等)主下副上,字形主弧弯,水生木,木性字多为平声,字义多主寒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