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般几个月长骨骼?
宝宝出生时,头部占全身长度的一半左右,而头骨非常软且有一定可塑性,这时受外力作用(如挤压、撞击)容易变形。但宝宝的颅骨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脆弱!
1. 颅缝和囟门 在宝宝头顶前方有一块没有头发的区域,俗称“前囟”;在宝宝后脑勺有一块突起,叫“后囟”。
通常,宝宝的前囱在2-3月内最大,4个月后逐渐开始缩小,最迟在出生后6个月闭合。后囟一般在宝宝出生后3个月就闭合了。 有些家长发现宝宝额头磕出了一个包,非常担心。其实,只要没有出现剧烈哭闹、抽搐等异常情况,一般来说问题不大,局部可以用冰袋冷敷,以促进消肿。如果持续肿胀、发红,应该及时就医。
2. 脊椎和下肢 新生儿的脊椎弯曲度接近成人,有四个生理性弯曲——三个颈椎前凸、一个腰椎前凸,再加上胸椎后凸,构成了“S”形的脊柱。
由于肌肉力量差,新生儿无法保持正确姿势,任何外界力量都不足以使新生儿保持某个姿势。即使宝宝抱得不对,也不会对脊椎造成压迫。 另外,新生宝宝的椎间盘很薄,几乎没有任何弹性,不能承担重力,所以也不能保持脊柱的形状。但是,这些生理特点决定了外界压力不容易导致脊柱受伤。 但若外力过大,也可能造成不良后果。例如,一些父母喜欢将睡着的宝宝夹在两腿之间,这样很容易让脊神经受损。还有的家长喜欢给宝宝绑腿,认为这样可以使骨骼长得更直,这也是不科学的。
一般来说,只有严重佝偻病引起的“O”形腿或“X”形腿,需要特 别注意,可以在医生建议下使用矫正器械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