焪代表什么生肖?
这个问题提得真是时候,今天刚好立春,我也正好在研究十二生肖春字型的古文字,结果出来啦! 先看图 图1是李学勤先生主编的《古文字構形學》中的“春”字。图2是我用古文字線寫法寫出的“春”字。 这两个“春”字看上去很像吧?但是细看就发现差别了——图1的“春”字上边多了一横,而图2的我少写了一竖。这多出来的横画就是我要说的重点——“春”字的本字应该是图中这样(图3): 而非图1那样 现在来看这个“春”字就应该好理解了吧?上面两横表示正月里太阳升起的高度,下面一竖代表月亮从东方升起的时间。整个字的意思是:在正月里,太阳和月亮同时从东方升起。
那么问题又来了,为什么只有正月的太阳和月亮会同时升起呢?其他月份不也是春分或者秋分吗? 我查阅了许多资料,发现古人确实把春分、秋分作为四季的开始,并以此划分二十四节气。但这样的划分只是适用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及以南地区,情况就不同了(因为地球公转轨道不是一个圆,而是一个椭圆,故而有春分与秋分一说)。
我在我的书里提到了一种简单的判断方法:如果农历月中月亮最圆的那一天恰好出现在这一天,那么就说明它属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立春就是这个季节的第一个节气;如果不是,那么就属于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地区,立春节气就在二月。 例如今年立春是在一月二十九日,而初一月相为缺,也就是说初七前后月亮最圆,而初一正是农历十二月,故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
明年立春在二月四日,初一月相为盈,也就是正月十二左右月亮最圆,而正月正是农历十二月,故有“大寒立夏”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