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投资者利益保护?
投资领域中所谓的“投资者”,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很多个。比如按照是否进行具体交易操作,投资者可以分为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按照是否参与公司管理,投资者可分为外部投资和内部投资;按照其投资领域的不同,投资者又可分为股票投资者、债券投资者和投资组合管理者等等。 在这里,我们讨论的投资者是指个人投资者或家庭(individual/household)。由于他们购买金融资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身生活的需要而非直接或间接产生经济利润,在经济学上这些投资人被称为无套利(no arbitrage)参与者。也就是说,对于投资者而言,其决策无需考虑市场是否存在错误定价或者套利机会,只要价格符合自己的预期,就可以进行买卖交易,实现财富的最大化。投资者行为是在理性且有效的市场中进行的。
既然投资者的选择是在有效率的前提下做出的,那么影响效力的因素就必然会对投资者的决策产生影响。其中,影响最为直接的是相关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及风险。除此以外,投资者本身的人格特征、心理特征以及认知偏差等也会对投资决策产生一定的作用。对投资者行为的研究就有必要在上述因素的基础上加以进行。
投资者保护与投资者的有效决策密切相关。在进行合理的风险资产分配是确保投资者获得有效风险的必要条件之一。而对于不同性质投资者的保护也应有所区别。因为对投资者的保护归根结底是通过法律制度的设计来实现的,所以我们首先应明确法律的边界在哪。其次,我们还应当知道,虽然法律为投资者带来了一定的保护,但并不意味着投资者能够充分地利用这种保护。我们还需要研究影响投资者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利益的根源问题。最后,我们应该进一步探究如何最大化地将法律赋予投资者的权利付诸实践。因为只有在投资者真正可以利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时候,相关的法律才能发挥其实际的作用。否则,再多的法律都是空中楼阁。我们的研究应该着眼于如何让法律真正的落地,帮助投资者实现利益的保护。